“消费就是爱国”的说法是非科学观
(2009-01-18 12:17: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财经视角 |
标签:
李 锦
消费是经济概念,爱国是政治概念,这是两回事,怎么能联系到一起去呢。浏览诸媒体,发现这已经不仅是一个提法,很多地方官员已经在这么做了。元旦后的半月来,已有蔓延成风的势态。戴上“爱国”两字,使得消费变成光荣的事,显然这是用政治手段解决经济难题,这是过去搞运动、愚弄群众做法的“翻版”。
政治概念与经济概念混淆起来,会搞乱局面。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形态下,消费纯属个人行为,与爱国与否无直接干系。“积极消费就是爱国”的说法,从理论上剥夺了穷人的爱国权,还可能从逻辑上论证了骄奢淫逸、挥金如土行径的天经地义。
强调消费就是爱国的思想,是逼近群众承担道德与经济上的双重负担,对老百姓是很不公平的。如果有这种“爱国法”,党政官员就应该积极的、默默的带头。现在,有些官员带头是通过新闻媒体让群众看的,目的是让群众按他们的说法去做。实际上是有人想借用“爱国”旗帜,让民众承担经济危机责任。一个人是不是爱国,与他的消费能力和方式不成正比。中国人网消费刺激不起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老百姓就不敢花钱。“存钱养老”、“存钱看病”这两个问题不解决,还有儿女就业问题不解决,谁敢乱消费啊。如果以爱国的旗号来组织消费,无疑的就把存钱最少的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被置于很难堪的地步,实际上,他们是值得同情,最值得帮助的还是这些弱势群体。
从理论上看,用消费定义“爱国”,是把政治与经济概念混淆起来了。从实践上看,使用的是双重价值标准,需要讲政治时,便祭起政治的法宝。这可以展现出“当官的”惟利是图的心机与形而上学的理论特征。
消费极为重要,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冷静,千万不能“刮风”,用简单化的方法来办复杂的事情。希望各级官员最好不要乱用“爱国”这个词来“忽悠”老百姓,伤害老百姓的感情,且搞乱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