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三季人》,我不由得惊叹,孔子的智慧通透,与庄子的卓越见地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庄子如是说。大意是:对于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对于夏日之虫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它无法体验。
孔子故乡流传着《三季人》的故事:
一天,孔子的一个小弟子在院子里扫地,远处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年轻人,年轻人问他:
“你是孔子的弟子吗?”
小弟子很骄傲:“是啊。”
“那你懂的东西也很多喽?”绿衣人问。
“应该是吧。”小弟子虽然有些纳闷,可也不想让人小看。
“那我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绿衣人接着问道。
小弟子一听,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屑地答道:“当然是四个季节,这谁都知道。”
“不对,是三个季节。”绿衣人抢白道。
“你才不对,是四个。”小弟子也不甘示弱。
“那好,咱俩也别吵,找个人给咱们评评理,如果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如果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怎么样?”绿衣人出了个主意。
小弟子一听,满口答应道:“行,一言为定。”
恰巧这时孔子出来了,小弟子赶紧上前去问老师。
孔子上下打量了绿衣人,对小弟子说道:“确实是三个季节,你输了。”
小弟子一脸吃惊的望着老师,心里满是疑惑,也不敢再问,只好乖乖地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响头,绿衣人这才满意地走了。
小弟子不甘心,于是问孔子:“老师,明明是四个季节,您怎么说三个呢?”
孔子笑道:“你没看到那人一身绿衣吗?他明明就是个蚱蜢,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对他讲冬天,他能这么痛快地走吗?你呀,就当吃的亏吧。”说完,留下一脸茫然的小弟子挥袖而去。
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人在江湖,是非丛生,身处在繁杂的世道当中,就肯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意外情况,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要巧妙地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非常不容易,做到委曲求全更难。
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与别人有所接触,难免遇见三季人。
不知者不怪,应该也是一种胸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记下这个故事,与大家共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