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题外:电影《华尔街》
24年前,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执导了至今仍是商战片经典的电影《华尔街》。影片以美国华尔街为背景,著名演员迈克尔·道格拉斯在其中塑造了一个为了攫取金钱而不择手段的华尔街大亨形象。他利用资金优势、人脉网络优势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恶意并购,并且使用跟踪等非常规手段了解竞争对手动向,最后迫使对手就范,但最终被送入了监狱。影片展现了华尔街这一全球金融市场心脏发生的各类事件,它的金钱至上、它的纸醉金迷、它的尔虞我诈、它的冷漠无情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影片于1987年12月11日上映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就在影片上映之前,美国股市曾经一路大幅飙升,道琼斯指数从1980年的不到1000点一路上涨到1987年的2700多点。但是,1987年 10月19日股市暴跌,美国迎来历史上的“黑色星期一”,股市也遭遇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打击,许许多多的中产阶级一夜之间变得穷困潦倒。影片反映的时代背景让投资者有着切肤之痛,而道格拉斯也于1988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电影反映的是华尔街历史的一个片段,有时会让不熟悉那段历史、不熟悉证券行业的人看起来有些吃力。如果我们把记忆展开,把影片描述的片段放入整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画卷中,你会发现它是20世纪 80年代华尔街金融犯罪猖獗,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让少数人迅速成为巨富,却使大量无辜的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破产这一特定时代的缩影。
20世纪80年代的华尔街,不是投资者的家园,而是资本窃贼的巢穴——贼巢。
题内:内幕交易“教科书”
让我们一起来打开书本,让资深记者、小说家詹姆斯·斯图尔特带我们了解华尔街贼巢吧。华尔街四大投资天才迈克尔·米尔肯、伊凡·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莱文在书中将会“教你” 如何建立一个获取暴利的组织机构:构建自己的人脉网络,开立可以隐身的交易帐户,利用人性的贪婪,以利益共享为纽带让了解内幕信息的证券从业人员成为他们的信息员,随后在市场中利用资金优势、舆论优势,在消息公布前买入,消息公布后卖出。资本市场是个高效的信息市场,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暴利。太容易、太快速地获得财富,就会让人性中贪婪的一面不断放大,直至突破道德的底线。
本书的细节描写值得称道。在书中,你也会了解到一些华尔街特有的专业术语和特定名称——“吃豆人游戏”、“绿票讹诈”、“捕食者大会”,以及各种涉及内幕交易、恶意并购的案例。细节的描写让人深刻体会到贼巢搭建的过程,从中您会了解到华尔街人士之间的交流方式,会了解如何在利益同盟搭建完之后进行协同作战,会懂得适用于华尔街的语言体系。对于好奇于美国资本市场最黑暗时代特点的现代人们,并不希望只是纯粹的理论探讨和案例教学,他们更希望作者以翔实的史料还原历史,还原场景,让历史的真实再现,而本书是作者在查阅了大量审讯记录和陪审团记录的基础上,经过细致的采访加工后奉献给读者的,因此“真实再现”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题外:正与邪
阅读本书,还让我有另外的思考。武林江湖有正邪之分,我们经常说到资本市场也是江湖,不同的投资方法属于不同的江湖门派。那么米尔肯他们在垃圾债券的成功,在恶意并购方面的成功,在内幕交易方面的成功,均是建立在损害市场三公原则和其他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的成功,常常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指责,那么姑且把他们当做是武林邪派。相比之下,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彼得·林奇的“草根研究”、索罗斯“寻找市场错误”的投资模式,由于他们的公开、透明,更为市场所认同和接受,姑且把他们归为武林正派。在武侠小说中,邪派功夫,如《天龙八部》中的“吸星大法”、《笑傲江湖》中的“葵花宝典”等,常常威力无比,但是练习者和使用者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走火入魔,害人害己;而少林、武当等传统武学最后都是传承多年,被后人发扬光大。
细细想来,米尔肯们算是邪派高手,巴菲特们则是正派的代表。在米尔肯邪派武功翻云覆雨的20世纪80年代,巴菲特还正在实践导师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还正在修炼自己的内功心法。 1987年美国股灾的发生,与经济有关,同时也与内幕交易横行、投资者信心丧失有很大的关系。邪派武功最终退居后台,而传统门派发扬光大,成为主流。米尔肯喧嚣一时,最后昙花一现,而巴菲特修成正果,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的化身,武林盟主的地位日益巩固。
另一层面的正与邪,则是监管者和盗贼之间的较量,是一场正义和邪恶的较量,是信念和意志的较量。在本书中,你会了解到美国的监管执法机构对于市场的监控力度也是空前的。他们的执著精神,他们的独立原则,他们的职业操守,他们的专业经验,在本书中都有所体现。同样,精彩的细节描写让你有一种自然的紧张感,吸引着你迫不及待地读完全书,去体会从黑暗回归光明的艰辛和喜悦。
题外:一念之间
回到电影,华尔街大亨戈登在一场股东大会上的精彩演讲:“贪婪是好的,贪婪是对的,贪婪是有用的,贪婪可以厘清一切,披荆斩棘直捣演化的精髓。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对于生活要贪婪,对于爱情,对于知识……贪婪激发了人类向上的动力。贪婪,你们记住我的话,不仅能挽救公司,更能挽救机制失调的美国。”人是有贪婪的属性的,每个人奋斗的过程就是一部满足个人贪婪的历史,而贪婪与资本的结合,可以造就巴菲特式的资本辉煌,但也可以导致米尔肯们的毁灭。
自我反思,证券从业者,是愿意放纵内心的魔鬼,寻求刹那的光辉,还是愿意苦心修炼,平衡心态,找到贪婪和资本之间的平衡来成就辉煌,完全在于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