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价值投资理念”的再理解

(2008-12-25 23:56:43)
标签:

财经

     何谓价值投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我看到的最简单的解释是找到好公司然后买入后持有不卖。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好公司”,一个是“不卖”,看到这两个词突然想到我们对于巴菲特先生的价值投资理念的理解好像主要就是这两个词,而我们很多投资者都在具体投资中勇于实践他的理念,那就是找到大家公认的好公司然后持有不卖,所以才会有97年买长虹,2007年买中石油的心酸故事屡屡出现。

     是公司欺骗我们的吗?97年的长虹万千宠爱集一身,2007年中石油亦是如此;是巴菲特错了吗?长虹他因客观原因买不到,但是他也买了中石油的H股;那只有我们错了,错在哪里?

     仔细分析巴先生的价值投资,他找到好公司是不错,但是他买入的时候都是在这家好公司的股票被低估的时候,因此他买的中石油是1港币多一点,然后在13—14港元区间全部卖出,而我们买中石油的时候,即使按发行价买也是在16.7元人民币,更何况很多人是在48元之巅,同样是好公司中石油,买入价格不同,结果不同。

     因此,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对于低估和高估的判断,假如股价被低估,此时利用价值投资理念当然是要买入,而假如股价逐渐被高估,则自然需要卖出,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有价值的时候才去投资,而那种理解价值投资就是买入不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巴先生。

     也许你会说,伯克夏尔公司有几只股票是几十年没有卖的,如吉列,如可口可乐,如华盛顿邮报,似乎也对,他们也算是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的佐证。我没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统计和验证,但是我想,按照美国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以及这几家公司的行业属性,它们在美国市场上被高估的可能性不大,而低估的可能性也很小,再加上有稳定的分红,长期持有一定是获利丰厚的,更何况,巴菲特是买入时的成本已经变成了负数,无本的买卖为什么要急着结束呢?另外一点猜测,我们拿不到这些公司的交易记录,也许阶段性的高抛低吸,老巴也干过,不过数量有限不用披露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巴菲特也并不是一年到头无所事事,伯克夏尔一年买进卖出的股票也不在少数,只是没有那几只著名罢了。

     因此,我们对于价值投资的理解可能不能局限于书本的介绍和他人经验的传授,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别人的经验总结固然很是重要,但是同样的一句话由于经历的不同,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会一样,有些可能还会有很大的差距。

     我并没有否定找到好公司长期持有这样的做法,只是在中国这个市场,波动率比较大,是否适合完全坚守而没有任何变通,因为不变通可能会在趋势改变的时候受到很大的伤害,不得不防。

      而对于价值投资的理解,我也只是想抛砖引玉,让大家更多的完善这个经典的理论。少些遗憾,少些误解,多些实际的指导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