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与道德规范密不可分---绎万籁声宗师之“信义侠勇”

标签:
信义侠勇武术道德规范 |
分类: 武林探秘 |
传统武术与道德规范密不可分
⊙龙山神獒
中华传统武术经数千年积累淬炼,可谓大浪淘沙积淀真金。各门各类武术都具备严格的道德行为,规矩规范,习武先习武德,学武与习道参禅并重,是传统信条。中华传统武术是优秀文化遗产宝库,值得今人传承好,弘扬好!为当今健康中国,全民健身防病发挥更大作用。
整个社会习武练武的人更多了,遵规守法必蔚然成风,胡作非为者的空间就更少了,更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德公益,更有利于弘扬正能量!炎黄弟子学武习武务必要趁少年时光,打好基础,不论今后干哪行哪业都可以受益一生!都可以为父母、家乡争光,可以为国家、民族做出更大贡献!不论是从事专业竞技,摘金夺银,搏击拳台,还是一般健身,养生防病,都有益于“独善其身或兼济天下”,有益于家国强盛与社会和谐,有益于“为国家健康工作几十年”,有益于身心健康,家庭幸福。
近代著名武术教育家万籁声将自然门武术道德规范归纳为:信义侠勇,非常精辟独到。指明武术教育的核心内涵与根本价值观。
信义 :信用和道义。既已信奉,义无反顾。指:能够遵守互相之间或集体之间的约定、协议及诺言,诚实无欺,坚持到底,不轻易背叛、出卖、潜逃、反悔,有秩序有规范有礼仪,知廉耻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信:战国时期,粮库充盈,将士效命,谓国之有“信”。人有诚实之言。信,是华夏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义:义谓天下合宜之理,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事体。管子最早提出了“义”:“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四维:礼,义,廉,耻。自古被奉为做人做事的根本宗旨。义,古字由羊、我组成,“我”是兵器、仪仗;“羊”表示祭祀品。本义指:我的正义与威仪;包含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有义德之美。
信义相交,文武相成。信用和道义,迸发无穷智慧与力量。《资治通鉴》载:“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在当今,国与国、地方与地方、企业与企业、厂商与厂商、个人与个人之间都务必坚守信义。中华者,著信义立于千秋,重承诺俨若神明,既以信奉,义无反顾,千金一诺,令出如山,虽千万人而吾往,死不旋踵,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昭昭日月,恒古不易,威仪天下,领袖群伦。其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义所在。在传统中国,不论善恶黑白、庙堂江湖,都普遍讲信义,重承诺,所谓盗亦有道。通常以背信弃义为奇耻大辱,常言,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
什么是侠?
侠既是行为,也是精神和理想,在呼天不灵时替天行道,在叫地不应时代地执法,在遭遇执法不公时,在合情不合理时,侠者翩然而出,代行公平执法、救难救急的使命……古今中外,备受追崇。“侠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在不久前仙逝的金庸小说中,将侠客分为:儒侠、道侠、佛侠、浪子及小人5种。
儒侠:具有强烈的积极入世精神,关心现实世界;“以天下为已任”,勇于“自我牺牲”。如:《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中,陈家洛,由儒生成为侠士;袁承志,是袁崇焕之后;郭靖,成儒侠中的集大成者。孔夫子,既是哲学家又是武行者,既提倡中庸之道,也主张“狂为进取”,改变世道的雄心迄今可见。
道侠:道家之侠与儒家之侠的区别在于道家与儒家的区别。道侠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神雕侠侣》中杨过。儒侠重“仁”,道侠重“智”。儒侠是忠心仁厚的老好人,厚道无伪;而道侠则是聪明人。儒侠重在“社会本位”,道侠重在“自然本性”。儒侠是积极的,入世的,道侠相对消极,有出世倾向或不容于世。古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说。“兼济天下”属儒家,“独善其身”属道家。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天下苍生,社稷安危重于自身。道家追求自身修炼,得道成仙。但丘处机等一众也有匡扶社稷的宏愿。
佛侠:追求大慈大悲的境界。按现代解释,标准是“国际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或是“慈善、环保达人”。具备天性本能的悲天悯人的心肠,佛家之侠的典型形象是《天龙八部》的肖锋。
浪子:典型描述是爱喝酒、豪放不羁的令狐冲,他具有真正的叛逆性,对整个(儒、释、道合流的)传统文化彻底背叛,体现了真正的现代人文主义思想意识,看到了现代意识与现代人的人格理想与思想苏醒。
小人:具备相当功夫,但人格境界低下,为人好利忘义,行为举止猥琐,传统文化上列为不可相交之人。君子之交喻于义,小人之交喻于利。
当代学者韩云波将古代侠客分为三类:私剑之侠、道义之侠、江湖之侠。学者孔庆东曾在北大和央视开讲“侠文化”专题。
勇:力及所至,生命勃发,甬甬然也。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故古文勇从心,恿。
勇,气也。——东汉·许慎《说文》
无拳无勇。——《诗·小雅·巧言》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勇,文之帅也。——《国语·周语》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勇于就死。——清·林觉民《与妻书》
忠勇、英勇、勇悍、勇烈、勇夫、勇功、勇沉、勇果、勇猛。
勇,自古特指优秀品质:无“勇”不能成大事。荆柯刺秦、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赵子龙七进七出,三入死阵,单骑救孤;猛张飞独当一面,喝断当阳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诸葛亮巧布空城计,都是勇的形象体现。古人崇尚智勇双全,披坚执锐,孔明不如关张;运筹帷幄,关张不如孔明。三英战吕布,虽无胜负,但吕布勇而无信,不足称雄。
理解了“信义侠勇”的基本内涵后,重读万籁声在《武术汇宗》书中对自然门武者的规范,可以看出,相当严密。在民国那段山河破碎,国土沉沦,战乱连绵岁月,能够写下如此淡定严谨条目,非常不易。且看:
“蓋聞自東周列國少林起教以來,唐朝敕封當今御飭少林寺三品御教習,謂之六部;再曰總教習,謂之軍營;又曰官教習,謂之士農工商;下即為客教習矣。乃知朝野並重,古今相傳,其所以嗣續不替者,豈無謂哉!竊以國家有文事必有武備,其文者固足以安邦,而武者亦足以定國;茍以文業為氣稟所拘,誠於武事,熟而習之,用之於國,則治亂持危,用之於鄉,則除賊捕盜,即遨遊四海,以至牽車服賈,抑或干祿求名,均得有所資禦,其裨益於人也,實非淺顯。愚雖不才,揣達摩祖師根本,略有微技,謬蒙諸君不棄,邀余設擂訓蒙,傳習武術為功,亦莫先於保身防己,衛國出力之計也!倘有無知門徒,矜強恃勇,欺良凌弱,此斷非吾道中所可許也!但凡我門內者,務期循規蹈矩,愛眾親仁,庶幾此道之一進境焉。茲略舉規條,列之於後:
第一條:尊師重道,孝悌為先!
第二條:苦練功夫,體得先賢!
第三條:不許奸淫,衣冠歪斜!
第四條:不准揚拳舞爪,以下犯上!
第五條:不准無故發笑,口造妄言!
第六條:不准以大壓小,公報私仇!
第七條:不准指東殺西,高聲爭論!
第八條:不准翹腳架腿,開口罵人!
第九條:不准唆弄是非,欺弱好強!
第十條:不准貪圖漁利,盜人財物!
第十一條:要低聲息氣,不恥下問!
第十二條:要克己和眾,助人成美!
以上數條,學生常常記心!免犯責罰!外有十不許之規條,另列於下:
一、不許恃有本領,欺姦婦女!
二、不許恃有本領,強孀逼嫁!
三、不許恃有本領,欺負良善!
四、不許恃有本領,劫奪財產!
五、不許恃有本領,酗酒滋事!
六、不許恃有本領,傷殘世人!
七、不許恃有本領,胡作非為!
八、不許恃有本領,背棄六親!
九、不許恃有本領,違拗師長!
十、不許恃有本領,交結匪人!
以上十不許,日後有犯之者,定遭殺身之報,慎之慎之!
後開十願,凡諸生進堂之吉日,跪於神位前,口讀十願,再於師傅前,發此十願,永不敢忘,有反是者,必犯天誅!
一、願學此本領,保國安民!
二、願學此本領,抑強扶弱!
三、願學此本領,救世濟人!
四、願學此本領,鋤惡除奸!
五、願學此本領,保助孤寡!
六、願學此本領,仗義疏財!
七、願學此本領,見義勇為!
八、願學此本領,興旺門第!
九、願學此本領,捨身救難!
十、願學此本領,傳授賢徒!
此十願,學生跪在師傅面前發誓云:如口是心非,日後違背師長之訓,不照十願規條作事,天神共殛,不得好死!
以上數條,仰在擂諸生知悉,各守規矩,苦磨工夫,執條遵照,倘有違犯,責打戒尺四十,曉眾遊擂,儆戒下次。如重犯者,加三等責罰。須致條規者,右條仰擂門示勿貼勿损!
某某擂教習某某曉諭堂內。
从万籁声宗师一生事迹看,他始终信奉信义之道,无愧是集儒释道三大侠于一身的勇者,他居住福州竹林境半个世纪,一生为弘扬中华武术各处奔波,痴心不改、矢志不渝的精神永远值得传承并发扬光大。正是:徐杜万三侠汇宗,自然门独步天下;川湘鄂文华荟萃,武林花八闽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