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门宗师杜心五故里---湖南慈利

标签:
慈利县杜心五宗师故里 |
分类: 武林探秘 |
自然门宗师杜心五故里---湖南慈利
龙山神獒
故园青山留侠骨
杜心五(1869一1953),名慎媿,清同治八年(己巳)十一月初三日,出生于慈利县江垭乡岩板田村,后迁居熊家庄乡白岩峪村。人称“南北大侠”,与爱徒万籁声同列为中国近代十大著名武术家。是自然门开山鼻祖徐矮师的独传高足,也是自然门第二代掌门人。留学日本期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与当时贤达黄元秀,孙存周,郑佐平等好友被称为“虎林七贤”,抗战时期曾在国民政府任职,时常口无遮拦批评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解放后担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湖南省政协委员等职。1953年7月8日,84岁的杜心五在打坐时安然去世。杜心五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的凤凰山,墓碑前方立有“自然门后代碑”和“杜心五生平”碑。墓地规模很小,仅4-5平方米。左边的“自然门后代”碑刻有万籁声、李丽久等39人的姓名,最下边则是“自然门武术徐祖清代在四川开山起教传授杜公心武先师历年惨淡经营自然门派今日跻身武林缅怀师祖当年创业艰难而励来兹庶几代代相传万古流芳云辛未小年掌门人跋”。右边的碑刻着杜心五生平。“辛末年腊月廿四刊”、“显考杜公心五、母妣杜母陈氏大人之墓”、“男修嗣、修平,女玉莹立”。
1953年,杜心五安静离去。杜心五的徒孙傅寿嵩曾回忆:“师爷过世时,西园北里停满了小汽车,周边邻居都很纳闷:“这里住的是个什么人咯?从来都没见过面。”死前,杜心五曾交代儿子杜修嗣,他死后不要土葬,要协助政府推行火葬。杜心五死后,杜修嗣拒绝父亲众多徒弟的反对意见,坚持按父亲的意愿实行了火葬。杜心五成了长沙市最早践行火葬的带头人之一。火化后的杜心五骨灰一直寄存在长沙火葬场。直到1990年,杜心五很多海外传人回湖南寻根,得知杜心五的骨灰还存放在火葬场一隅,大家资助一万多元钱,买下岳麓山前面的凤凰山一块小地,将杜心五的骨灰安葬入土。然而杜心五并未入土为安。2000年,湖南卫视以杜心五生平为题材,拍了电视连续剧《中华第一保镖》。2001年清明节,墓地被盗。盗墓贼万没料到,一代武术大师杜心五的墓葬竟是如此简单,并无金银财宝陪葬。
宗师故乡--慈利县
慈利县,现属湖南张家界市,地处湘西北部,武陵山之东,澧水中游。慈利县东北与石门县毗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连接。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孙白胜筑城于零水之畔,即白公城。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辖区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县(县治官塔坪,今慈利县蒋家坪乡太坪村),是澧水流域最早的行政区划,辖今慈利、安乡、澧县、津市、临澧、石门、桑植各县及永定区、武陵源区、湖北省公安、鹤峰县、湖南省桃源县一部分。
江垭乡岩板田村的由来是相传:清乾隆年间,当地两兄弟为争种十多亩水田,互不相让,其中一位兄弟,目光短浅,在田里撒针,致使双方都不能耕种,后经调解,两兄弟终于握手言和,达成共同在田里铺设石板的协议,了结双方积怨,便有了岩板田之名。
杜心五故居:位于岩板田村内,是一座古建筑。清朝末年杜心五之父杜佳珍曾任督使,立有战功,腿部枪伤。清政府出资修建一座四合院供返乡养老。杜心五中举后清政府再次出资修建这座四合院,呈三进堂式的四合院式建筑群。有自然门后人近年走访,在网上发文写道:“现在他的祖居只剩大宅院最后面的一栋偏房,透过雕花的木窗,一间屋顶已坍塌一半,后山上绿绿的竹林在夕阳中摇曳。眼前颓废的故居让人失落。岩板田村的杜支书指点,其实杜家大宅院完全版是一处三进堂的大宅子,光天井就有15个,最多时住过40多口人。现在杜心五祖宅基地上已经建了7栋民居,还有一幢两层的村部办公楼。前些年岩板田村里开始整理杜心五的生平资料,这地方大部分村民都姓杜,并且武风盛行,男女都习武”。
在杜心五的另一个旧居慈利县熊家庄乡白岩峪,因为房屋修建时间迟,虽然主体建筑已经拆除,但南北两厢的二层木楼里面尚有村民生活。1930年,杜心五捎回10万大洋要堂兄杜老八重修祖屋,杜老八老婆将新屋选址搬到了自己的娘家——白岩峪,两地距离不到10华里。这就是现在让外人感到迷糊的“杜心五为何有两个故居”的缘由。
在慈利,与杜心五有关的3个关键地名中,还有一个是距离县城不远的饭甑山。这是抗战末期杜心五躲避纷乱战局而暂居的世外桃源。他在这里建“斗米观”,收徒授艺,探索气功养生之道,研发救死扶伤之术,德惠乡里。
从慈利县志中可以看出,几百年军事管制下的苗家土族生活方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尚武成了湘西最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也是诞生杜心五一代武术大师的深厚背景。其故乡所在地,多处是货物出入各方的要道,史称“锁钥之地”,盗匪横行,走镖护镖,洗练功夫,成为当地传统。在江垭等地,迄今仍有一些非常神奇的民间接骨医生,不需要现代医学的手术治疗,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让骨折病人康复,他们的传人仍然活跃在民间,以传统武医惠及百姓。
旅游胜境美如画图
慈利县在张家界景区范畴,境内旅游胜地众多。
龙王洞:位于江垭镇岩板田村,是国家4A级旅游区,大型石岩溶洞,距武陵源区约14公里,距张家界市城区约48公里,省道S306经过景区。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旅游价值。现已经探知洞内总长约30公里,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2个湖泊,45处水花池,洞中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满目。更有“神僧沐浴”之称的龙王洞奇观,因各种神秘的天文现象和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龙王洞被誉为“地心之门”,具有极高的考古科研和旅游观光价值。与娄江小三峡漂流、江垭温泉等景区共同构成张家界东线旅游的黄金走廊。
2016年,慈利县开发出红岩岭、黄花溪、四十八寨等15条户外精品旅游线路,建成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江垭温泉、万福温泉4A级景区和五雷山、一线天等精品景区,建成大水泉、龙峰山庄等生态农庄10个,创建省级旅游名村6个,134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江垭温泉度假村,是张家界第一家温泉度假村,也是湘西惟一一家仿古式半露天江垭温泉。张家界五雷山,号称“南武当山”,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慈利县博物馆,内容丰富,值得一看。
杜宗师一生充满传奇。他早年习武求学,投身革命。一生走南闯北,或归隐故乡,或腾浪江湖,忽而闭门谢客,修佛参禅,忽而开堂收徒,牵领青红。忙闲相济,急缓相随。1984年11月,在无锡召开的全国气功年会上,业内人士称杜宗师为“我国自赤松子、张良、吕洞宾等人以来继往开来的气功家”,并非偶然。杜心五传奇一生的经历,早已驰名中外,盛享赞誉。徐悲鸿在寄给杜修嗣的唁信中写道:“尊人心五先生卓艺绝伦,令德昭著”。
当今自然门后辈,在研习功夫之余,得遐能有机会,在前往张家界旅游时,不妨当亲临宗师故里,凭吊先贤,追思德道,定将受益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