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寺外赏梅花

标签:
林阳寺梅花 |
分类: 白马驰骋 |
林阳寺外赏梅花
⊙龙山神獒
听说林阳寺梅花开了,本周六特意驱车前往观赏。
林阳寺,闻名已久,但没到过。上山使用导航,从森林公园门口上山,经红庙岭、寿山乡抵达,山路弯曲难行,且上下红庙岭的环卫车很多。

寺内白梅已经怒放,但红梅还在花蕾期,预计到春节前后才能绽放。
关于林阳寺,从网上查寻一番。寺院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开山祖师是志端禅师。志端(891-969年),福州人。此外,该寺著名方丈还有隐山、慧观、广贤等几位大师。
至明朝初年,林阳寺废圮。明末谢肇淛过寺时赋诗一首,描述了它的荒凉景象:“丛林一片掩垂藤,败铁生衣石阙崩。夜雨孤村闻断磬,春畦隔水见归僧。山荒荆棘无邻近,岭隔桃枝少客登。寂寞茅茨余四壁,霜风时打佛前灯。”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时改称“林洋寺”。清光绪年间,鼓山涌泉寺高僧古月禅师来寺为方丈,发愿兴复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5年,足迹达于南洋,后按涌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将寺名改为“瑞峰林阳寺”。迄现代,古月禅师弟子净缘、悟正等到南洋及北京募缘,重修殿宇,迎请《大藏经》,并在方丈室建塔,安奉古月大师灵骨。1930年,圆瑛法师任林阳寺住持。

寺院建筑群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上林木葱郁,尚有数株千年古树;湖边绿草茵茵,碧水映着蓝天。整座建筑仿效涌泉寺,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楼、祖师殿、伽蓝殿、报恩堂、西归堂、地藏王殿、禅堂、念佛堂、斋堂、香积厨、库房、寮房、方丈室、古月院、大悲楼等20多个殿堂,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704平方米。
1981年,林阳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1985年,整个寺院都进行了重修。现在殿堂雄伟壮观,佛像庄严肃穆。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两侧有钟楼、鼓楼、禅堂、僧房等。天王殿大门上横匾“林阳禅寺”4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1981年巡视林阳寺时所书。大雄宝殿供奉3尊大佛,殿前横匾“大雄宝殿”为清末陈宝琛题写;殿内还有弘一法师书写的“证无上法”横匾,并保存着一口康熙五年(1666年)铸造的大铁钟。法堂位于寺的最高处,堂内藏有清雍正年间刻印的6大橱数千册佛经。钟楼内悬挂的一口要两人合抱的大铜钟,重600千克,铸于康熙年间。客堂中有20世纪日本的一幅观世音绢画珍品,两旁柱子上挂着明宰相叶向高手书楹联:“安知住世君非佛,想是前身我亦僧”,书法挺秀,苍劲有力。
观赏梅花后,下山返回,直接从寺门口取道桂湖,下山6公里,到达桂湖高速口,路很宽敞,比上山顺当很多,路程也短。“林阳寺外梅初放,腊月凌寒客纷来;禅院深山立千载,风光别样觅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