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用过的这三种校名字体:我都喜欢!

标签:
厦大校名字体讨论 |
分类: 校园钟声 |
从校史看,厦大校牌题名最早出自于民国国府主席(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期间也曾任众议院议长)林森手书。大约在1956年左右,改为“鲁迅体”。之所以会使用“鲁迅体”,重要原因是,鲁迅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在厦大任教133天,以及那些火红年月的时代氛围。这四个字并非鲁迅为厦大专门题写的,而是拼接组合而成的。这种将并非政要、名人亲自题写,而是高校通过汇集、拼凑、"PS"而成的校名很多,最常见的是“毛体”,福建就有几所。鲁体,在厦大使用最长,采用最多。本人1978年入校到毕业,所见所用都是鲁体,亲身经历,陪伴自己成长,又岂能不喜欢?
三、“嘉庚体”,厦大的血脉所在!
陈嘉庚,在实业成功基础上,兴办教育。他的思想、理念与成效彪炳于世,“民族旗帜,华侨光辉”!他为教育,殚精竭虑,终生不渝。他为祖国抗战,发动南侨,捐款最多,组织南侨机工队,回国参战;他的怒斥汪逆的史上最短提案,掷地有声,永载史册!嘉庚精神,包含了厦大精神的魂魄所在。
使用“嘉庚体”是众多海内外校友的殷切所盼,因此,与鲁体并存并用,体现名校多元文化,并无不妥,而是厦大万千学子血脉所系!有校友统计,厦大毕业证书有10种体例,校牌题名出现3种,并不多。
对厦大,对厦大校友而言,陈嘉庚是永恒的高山,奔腾的大海,永远与厦大同在!永远不可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