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

(2017-03-10 10:16:17)
标签:

南少林

五祖

分类: 武林探秘

南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

⊙龙山神獒

有史可据,中国少林寺,有10处之多,以河南登封少林建寺最早、影响最大,达摩面壁,禅宗始创,助唐有功,文武并世,可称祖庭。明末清初,因参与反清复明,宗寺被毁,部分武僧南逃入闽,福建南少林寺(南少林)引世人关注。百多年前,辛亥前辈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中提到“福建也有少林寺,然与河南少林寺不同。”清末,《少林拳术秘诀》载,国内有两座少林,一座在宗中,一座在闽中。民国年间,唐豪先生曾考察福建南少林,之后武术界对南少林的讨论不多,莫衷一是。1984年到1996年的10多年中,福建福清、泉州、莆田三地先后大张旗鼓,声称是南少林寺“正宗”,并先后重建、复名、辩争,煞是热闹一番,其目的不言自明,有的还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分别请来高僧大德为自己撑腰。南少林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夺人眼球,近年始归平静。那么,南少林究竟落在福建何处?始建于何时?让咱们分别论之。

一、福清少林寺

福清少林寺,始建于唐代,毁于战乱。经考古挖掘,在19936月,在福清市东张镇少林自然村,找到了少林寺遗址。又经福建省、福州市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文物,诸如遗址中发现“少林院”、“少林”等石刻铭文,以及石桥、石盂、石槽、石碾 (药臼)、石碑、石础、石春臼、石磨、石香炉、瓷器、钱币、铜镜,还有和尚墓塔等上千件文物,使少林寺遗址得到考古的科学验证。福清发现的少林寺遗址,史册记载之多,遗址规模之宏伟,遗迹结构之完整,遗物分布之丰富,以及所显示的文化内涵与河南嵩山少林寺之吻合,在福建都是仅见的。特别是经过省、市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无论在史证和物证两方面,确证福清南少林寺就是与史籍记载相符的福建少林寺(史称南少林寺)。这个重大成果已得到各界专家肯定,福清南少林寺的寺址无可置疑是名副其实的南少林寺遗址之一。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南北两个少林寺的存在与记载都是历史的事实。

南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
199411月,福建省宗教局和福州市政府先后批准福清市在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其后,嵩山·少林寺西来堂上传曹洞正宗第四十七世、第三十三代嗣祖沙门释永国和嵩山·少林寺永华堂上传曹洞正宗第四十五世、第三十一代嗣祖沙门释德政应邀到此驻锡常住,发心恢复重兴福清南少林寺。福清市各界人士及海外华侨共集资5000万元用于重建南少林寺。如今,福清南少林寺坐落于福清市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寺院四面群山绵延,雄浑巍峨,寺院座西朝东南,周围溪、涧、流、瀑、泉,秀水奇观。整座寺院依山起势、背倚着五老峰,也名“嵩山”,无论地形或山峦与河南嵩山如出一辙,令人称叹!大广场上,矗立一座金字“南少林寺”大碑坊,乳白的坊柱顶天立地威武雄浑。

二、泉州少林寺

福建晋江东门外的东禅少林寺(民国及之前,现泉州称为晋江县,现晋江称为安海镇),在中国武林贡献卓越,传奇颇多。福建晋江东禅少林寺,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智空入闽所建,址在清源山之东岳山麓,一向为我国南少林武术之中心,声名远播。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历经三废三兴。据清代《西山杂志》记载,唐天佑元年(公元907),“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诏修;南宋景炎元年,“清源少林寺千僧蒲寿庚之降元”,千僧抗元,少林寺再次被毁。明洪武十年,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直至清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少林寺第三次被毁,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师避祸民间,继续招收少林弟子,反清复明。部分武僧逃入德化避难。近年证实,德化是当年南少林武僧的逃难落脚点。在乾隆年间,一代武林宗师洪熙官进了泉州少林寺,拜至善禅师为师,继续发展南少林拳。后来他在广东佛山习武、开馆授徒,培养出了南少林拳王黄飞鸿,后又由黄飞鸿弟子传至香港,并远播东南亚及美国等地。现位于东岳山脚下的泉州少林寺,挖出了大量唐宋时期南少林寺的建筑构件之后,位于南安石井镇埭头村的颜岗寺又发现了一处“南少林五祖”之一的墓塔,为 “南少林发源地在泉州”的说法也添一重要实证。泉州南少林寺在复建天王殿工地上,出土一批唐宋时期古石础、石柱、石塔刹、药碾槽、宋瓷花瓶等珍贵文物。考古人士称,这是南少林考古的新发现,进一步印证了泉州南少林遗址历史。泉州东禅少林寺,史料记载明确,考证有据,论之无疑。

南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

三、莆田少林寺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 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 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残碑、石柱上有“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民间相传,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复明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清王朝深为忌恨,遣兵焚毁,莆田南少林寺从此湮没于历史烟尘之中。

南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
19924月,莆田市率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由于莆田在中国佛教界的显要地位,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他根据先辈叮嘱,暂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经重修,莆田南少林寺也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以及赵朴初题额的 “南少林”牌坊等,巍峨壮观,金碧辉煌。迄今遗憾的是,所有考古记载只是“林泉院”的痕迹,并无记载“少林寺”字样,与福清、泉州相比,相对薄弱,有些难以服众。

南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所谓南少林寺,始建于唐、宋,至清代,成为北少林逃难武僧在福清、泉州、莆田三地分别重新建寺的合称。至于少林武僧散在流落在福建闽南、闽东,尤其是福州十邑各处的民间传闻还有很多,各地都有生动故事。而实际上,福清、泉州少林在唐代已有,莆田也追至北宋。去年,本人走访泉州少林寺,该寺方丈和高僧们赞同这一说法,并且表示,如今争议所谓谁是正宗,其实并无多大意义,关键是当今如何把传统文化遗产,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为当今社会发展服务。善哉斯言!“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少林美名天下传,天下少林是一家。正所谓:武冠天下,原无论北少南少;唐宋肇始,何必辩谁是正宗?福建南少林,又何在乎究竟落在福清、泉州还是莆田?

⊙五祖拳与“少林五祖拳”

与南少林并称天下的是“少林五祖拳”。其实,五祖与少林五祖,花开两枝,需要各表。

五祖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此拳是由蔡玉鸣(福建泉州人,1853-1910)综合了白鹤拳、猴拳、罗汉拳、达尊拳和太祖拳编配而成,故称五祖拳,指拳法源流来自五大门派。其中白鹤拳创于方七娘,系福建霞浦县人,后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师,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的白鹤拳创始祖师。白鹤拳也称永春拳,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传人中出了叶问、李小龙而名震天下。五祖拳的特点是多短打,门户紧,拳势烈,适合南方山势崎岖,海上空间狭窄而颠簸等特点。在练法上要求头上顶,两肩坠,心胸守,丹田聚。对桩功要求很严,腿法中平,步形较高。拳法特点是综合了七种拳法的特性。猴手、鹤脚、玄女摇身骏胛、达尊罗汉步、太祖身以及和阳师的北派技法、道台夫人的下盘腿功,容入了七种优秀拳法,使得五祖拳很快就成为当时闽南最优秀杰出的拳种,蔡玉鸣因此成为一代宗师。200867,五祖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

⊙少林五祖则另有传说故事,有前五祖、中五祖、后五祖,涉及15人。

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德忠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展"反清复明"活动,称为少林前五祖

马超兴,又名马九龙,原籍江西。因慕南少林武功,辗转寻访入闽,投奔南少林寺,苦练数载,功力深厚,曾一掌击塌祠堂大柱。后因私闯“十八铜人阵”,右手中指被打断,因此得了“九爪师”的诨号。马超兴后入南少林,潜心修练。后因南少林寺僧参与反清复明,被清兵围剿并纵火焚寺。马超兴与师兄弟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李式开等共五人拼死杀出重围,流落到闽南各地,组织力量,伺机开展反清复明活动,成为天地会早期的组织和领导者,因此被后人称为“洪门前五祖” (又称少林前五祖)

南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

蔡德忠,乳名顺祥,福建云霄县下河村人。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少时便离家投奔南少林学艺。初入寺在膳房当伙夫,每当夜间闲静时,常取厨柜中的桂圆干果含食并喷吐核籽。数年之后,竟能口含铁丸喷射目标,不但百发百中,而且力度极强,能远距离穿入人体,堪称一绝。

南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
方大洪:郑成功部将,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为洪门“前五祖”之一(又称少林前五祖)。五祖在全国分设"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

南少林寺究竟在福建何处?
泉州少林武僧表演水上漂

胡德帝、李式开二人则在云霄马铺乡山区的“博泗古”村设馆传艺,广授门徒,后因李式开与胡师兄不睦,就独自到广东南部摆擂炫武,设馆传徒,终老于广东高州。

⊙中五祖与后五祖:

方惠成: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中五祖”之一。前五祖逃出少林寺后,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湾口幸有勇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林大江5人掩护得脱,此五人在洪门中被尊为“中五祖”。

“后五祖”分别是李式地、洪太岁、吴天佑、林永超、姚必达。

南少林,五祖拳,少林五祖以及一系列文化遗存,武德武艺,都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当今更好地珍惜与弘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