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屠呦呦与青蒿素在当下都面临“水土不服”

(2015-10-12 14:35:18)
标签:

屠呦呦

青蒿素

分类: 医界春秋
屠呦呦与青蒿素在当下都面临“水土不服”

⊙龙山神獒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国人普遍兴奋。青蒿素,也渐为人知。网上不断有文,声称“中国发明,外企生产”,并慷慨言之。实际上,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青蒿素,尽管源自中国,尽管确有显著疗效,被称为“东方神药”,但在当今国内,并没有药企愿意投资、生产。因此,中国始终处于全球青蒿素产业链的最底端。为何?根本原因在于它确是好药,但“不赚钱”!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规定,治疗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的药物,不能申报专利。因为这三大传染病的人群遍布不发达国家和贫困人群,世界各国必须共同应对。因此,青蒿素,通过扩大生产提取专利的门道已被堵上。其二,中国国内疟疾已被基本控制,发病人数很少,此药很难通过大量生产在国内市场盈利。
青蒿类药物是治疗广大贫困地区穷人疾病的药物,它的现实困境无法通过美好理想与文人笔下的赞誉而有所改善,相关研发药物的生产企业毕竟是讲经济效益,讲现实的。首先,市场需求有限,尤其是对此具有需求的患者往往都是穷人,决定了其产品规模上不去,价格受到相应管控。这也就是当今社会典型的“廉价药”,花不了几个钱,就能治好患者的严重疾病,但是却造成利润率偏低。而这绝不仅仅限于青蒿素,而是涉及几乎所有“廉价药”,是医药产业的时代之悲。
近年来,不断有报道指出,各种各样曾经为低收入群体发挥作用的“廉价药”在消失。生产企业受制于“廉价药”利润过低,而渐渐放弃。医院同样觉得“廉价药”挤压了利润收益,而不愿进货,或改用贵重的药物替代。唯有急需的患者,欲求“廉价药”而不得,有时买不到,有时不得不拿出高价从药贩子手中转买以救命。
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自然希望青蒿素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或者在中国药企发扬光大。但大型有实力的药企不愿生产,而“小、散、乱”的国内药品小型企业,又难以确保质量,扩大生产。两者似乎都陷入“水土不服”的窘境。
趁着屠呦呦获奖东风,青蒿素或许迎来“起死回生”的良局,而更多已经绝迹以及正处于濒危边缘的“廉价药”,更是无数患者殷殷以求的心头之盼。如果国家药品管制部门继续坐视“廉价药”的像文化遗产一样不断消失,那么当初抱着为所有患者,甘愿接触疾病危险而以身试药的众多屠呦呦以及同仁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就失去时代意义。而中国即便再获几个诺贝尔医学奖,我们的医疗体系仍然会距离民众的希望和医学的根本目的而渐行渐远。
别让更多的青蒿素与屠呦呦们继续“水土不服”。在祝贺屠呦呦的同时,除了鲜花与掌声之外,更需要关注社会的沉重命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