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禾溪的原生态乡土美景

标签:
周宁禾溪乡村杂谈 |
分类: 家园风物 |
周宁禾溪的原生态乡土美景
⊙龙山神獒
(图文均为园圃发来,本人只是略作改动)
周宁文友园圃发来一批禾溪相片并附文字,愿与诸位共赏,其实淳朴的乡村原貌,最原生态,也最美!景物与人文是那样活生生的。园圃是周宁县博物馆馆长,他与我是党友,也才初识,但彼此投缘,很谈得来。盛夏,他力邀福建省美术家协会职业画家进驻禾溪村写生创作,同时避暑。于是省美协职业画家一行五人在禾溪村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写生创作。
远道稀客令孩童兴奋,或许这里面今后会出个大画家!
在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倍受酷暑焦灼的夏日,艺术家对位于全省最高的淡水湖芹山湖之畔的禾溪村赞叹不以,这里有湍急而清澈的湫溪、有始建于明代的古廊桥、依山面水而建的古民居群、纯朴好客的禾溪人,尤为适宜避暑非常独特的小气候、无比清洁的水资源、令人永久奢望的清新空气,流连忘返,使预定3天的行程一再延长至10天。禾溪所属周宁纯池镇党委书记刘荣生、镇长陈剑杰、县博物馆馆长郑勇(园圃),在禾溪村向到访的艺术家简要介绍了当地的风俗民情,并就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议题,与画家们进行广泛的探讨交流。
艺术家们认为: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传统村落遭到极大的破坏,并面临快速消亡的当下,禾溪村的自然、人文景观已成为一种极其稀缺的社会、历史、乡土、人文资源。
美景化作成果丰盛
在保护好禾溪村自然山水,乡土建筑的前提下,要避免将禾溪村开发成大众化的旅游景点。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已有许多传统村落被开发成过于大众化、商业化,使古村落的特殊性和唯一性被淡化,这方面的案例已有很多。另一方面是大众化的景点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服务区,破坏了古村落的自然风貌及传统布局。极有可能出现来一拨人,收几十元门票,留下一地垃圾。对禾溪村的原始生态的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
艺术家们建议:由禾溪村商会出资,改造几间基本闲置的禾溪中学的教室作为旅馆,接待来访者,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也可将这笔收入优先用于维修危房,那怕是简单翻修一下屋面也能使已十分残破的古民居延长几十年的使用年限。
禾溪村依山面水而建的古民群,虽没有江南水乡的清秀,也少有徽州建筑的精雕细琢,但其中规中矩,素面朝天,敦厚朴实的乡土风情,移步异景的乡土建筑,未经打造开发的资源,最适合于艺术家居住和创作。因此,建议先将禾溪村开辟为画家村,主要接待艺术院校的学生为主,使之成为高校的写生基地。
古炮楼
明成化年间三仙桥
桥连两端村落
禾溪村的三仙桥是我国已知现存保存最古老的木拱廊,因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禾溪村更是周宁县对外宣传最为响亮的名片,要加以重点保护与使用宣传。
青山绿水乡土美,汇入东海水独清。世人无须空叹羡,未作雕琢是本真。
陈剑杰镇长表示:感谢各位艺术家对纯池、对禾溪的厚爱和赞美,尤其是艺术家的许多观点和建议非常的好,为禾溪村的保护开发提出了很好的思想,我们下一步将与宣传、文化、住建、教育等部门协商并争取他们的支持。争取明年在禾溪村就有足够的客铺,适宜的卫生设施,以免每天往返于4里之外的灵峰寺投宿。
在闽东山涧,还藏身不少古廊桥,其交通功能已丧失,但保留的历史乡土工艺信息却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