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遗落在郊外孤山上的名牌大学--福建协和大学

(2013-02-01 11:00:19)
标签:

福建协大

名校

风采依旧

复办

呼吁

遗落在郊外孤山上的名牌大学--福建协和大学

⊙龙山神獒

在福州马尾魁歧的一座山头上,矗立着几栋老房子,风雨夕阳中伴随着闽江入海水潮起潮落,沧桑无限,它就是曾经一度与厦门大学比肩的名牌大学--福建协和大学,老一辈福建人称为“协大”。从网上查询,可以了解这所教会创办的大学曾经是怎样风华绝世,名震一时。其学子,在近现代中国文明史上留下辉煌一笔。请看(以下资料,稍作改动,来自网络):

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1915--1951),系创建于1915年的一所教会大学,是今福建师范大学的主要前身之一,其所设农科是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之一。学校原址原在仓山,后移至福州鼓山东南麓、闽江之畔的马尾区魁岐村,今为福州制药厂(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现址。

中文名:

福建协和大学

外文名:

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

简称:

福建协大

校训:

博爱、牺牲、服务

类别:

私立教会大学

知名校友:

郑作新、林兰英、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俞永新等(均为院士)

 

所属地区

福建省福州市

主要院系:

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等3个学院

成立时间

1915年

撤销时间

1951年

学校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魁岐村

 

1951年1月,在首轮院系合并中被拆并,在当时可能被视为资产阶级教会残余教育的典型。一所名校就此湮灭于历史风云中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正是辛亥武昌首义之年),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绰博士(Dr.John Goucher)来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于民国四年(1915)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W.L.Beard)为主席,推选庄才伟(Aduin C.Jones)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民国五年(1916)二月,该校于福州仓前山租旧俄商茶行正式开课,将福州的英华、格致、三一及闽南的英华、寻源五书院的高年级学生,合并为一年级学生,总数有81人,但不招收女生。老师专任者5人,兼任者4人。民国六年(1917)美国纽约州立大即承认福建协大是一所合格大学,并且参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办法,承认其毕业生同等学力,可取得美国学士学位。翌年,美国罗氏基金董事会鉴于协大办学渐具规模,乃逐年指定一笔巨款,拨作添聘教授和购置设备之用。民国八年(1919)一月,罗氏基金社拨助该校科学馆的建筑设备及常年维持费,并设科学讲座六名。庄校长之兄嫂亦捐建文学院一座,及逐年图书购置经费。民国十一年(1922)学校择福州魁岐乡为校址,于鼓山之麓,闽江之滨,建筑新校舍,大小数十座饶有东方古典风味的精致建筑峙立江东,背倚鼓山,面俯闽江之流,远山凝翠,江帆如画,不愧为一所实施大学教育的好学府。设计师为墨菲,清华园、燕京园均出自其手,是大手笔设计。

民国十二年(1923),庄伟才校长积劳病逝,由高智(John Gowdy))继任。民国十四年(1925),文学院、科学馆及大小30座校舍先后落成,为纪念庄校长即以科学馆命名Edwin C. Jones Memorial Science Hall。民国十六年(1927),校董事会改组、高校长辞职回美,校务收回国人自办,由校友林景润继任校长,并遵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私立大学规程报请立案,民国十七年(1928)得何氏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的津助,扩充文学院各学系。民国二十年(1931)国民政府教育部因协大只有文、理两科,不符合大学至少要有3个学院的规定,遂准以“私立福建协和学院”立案。民国二十三年(1934)女生宿舍竣工,始兼收女性。民国二十五年(1936)得福建省政府补助,添设农学与农业经济两个学系,开办农业试验场,民国二十六(1937)并在邵武设立闽北农林试验场,作为发展农科学系的准备。这时该校文学院共分文史、西哲、教育3学系;理学院共分生物、化学、医预、数理4学系。进入办学正常并兴盛阶段,毕业学子供不应求。福州民天(酱油、虾油、老酒)老板王贤镇即协大毕业者。文理兼备,可与厦大比肩。

抗战期间,福州地处沿海,深受日寇威胁,协大就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五月迁到闽北山城邵武。在邵武除借用汉美及乐德两中学旧址的楼房数十余座外,又新建才伟楼和高智楼,作为男生宿舍和图书馆。当时群山环抱中的邵武,便成为战时的文化城,两个中学的旧址,校舍矗立,绿树如盖,环境之幽静、宽敞,于战时可称首屈一指。最难得的是该校重要的图书,几已全部运到了邵武,在战时能够储备这样完整丰足的图书,的确是十分的可贵的。邵武校舍分为东、北门两部,相距约2华里,文学院、农科及总办公厅设在东门,理学院设在北门。当时校舍有楼房30余座,大半是借用原有房屋,一部分系新建,林场占地1000余亩,遍植马尾松。农场150亩,附设仓库加工场、水碓及制茶试验所。园艺场135亩,蕃殖各种果树苗木,达20余万株,花卉2000余盆,校内并自备电厂及印刷所。

民国二十九年春(1940),教育部令农学系扩充为农艺学系及园艺学系,加上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系成立农科。同时将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数理系改为物理系。民国三十一年(1942)四月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三科改称文、理、农三学院。并颁发新校印。于同年10月16日启用。学校办学宗旨,据董事会章程(1929年2月经教育部立案)规定,是以"博爱、牺牲、服务精神,研究高深学术,养成高尚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求"为宗旨。因而"博爱、牺牲、服务"亦定为协大校训。

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福州第二次沦陷,魁岐乡校舍遭日军洗劫,珍藏文物数千件被抢,其中以沙氏考古馆的损失最为惨重,馆中所存古物3600余件,包括夏、商、周以来的磁器、铜器、陶器、石斧等,是沙善德教授费数十年一生心血,耗巨资汇集的,均荡然无存,应被运往日本。留在校内的仪器、设备,无一幸存,连门窗地板也被拆毁,树木被砍伐三分之二;文学院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被纵火焚烧,屋顶及非水泥部分全毁,膳厅、游艺厅及职员住宅,亦壁穿梯折,仅存外壳,总计校舍被毁损失达30余万美元。民国三十四年(1945)五月,日军撤离福州,八月宣告投降。抗战胜利了,协大于十一月筹备复员,迁回福州。民国三十五年(1946)夏,文学院及其他各部房舍先后修建完成,并添建临时校舍如大礼堂、农学院办公厅及教职员住宅等计共5座,五月一日宣告复课。经过数月艰巨的工程重整之后,高山苍苍,流水泱泱,始重闻昔日的弦歌了。九月二日林景润校长休假赴美,十月二十日陈锡恩代校长及教师多人由美抵校。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一月六日林校长积劳成疾,卒于纽约。三月校董会聘陈锡恩博士继任校长,六月底陈氏任期届满,赴美国加州大学复任。由校董会推杨昌栋博士代理校长。1948年10月,杨请辞职,12月校董会准杨休假,另组校政委员会主持校务。先后担任校政委员会主席的有林冠彬、郑德超、王调謦等教授。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1951年1月,教育部决定接办福建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将两校合并成立“福州大学”。两校合并暨“福州大学”成立典礼,于1951年4月12日在福州魁岐原协大举行。新成立的福州大学领导机构为校务委员会,由许彧青任主任,严叔夏王世静任副主任。原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校区内设“福州大学农学院”。1952年厦门大学农学院,并入“福州大学农学院”,统称为福建农学院。1994年福建农学院更名为福建农业大学,2000年10月福建农业大学、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1953年“福州大学”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福建师范学院改名福建师范大学

1958年“福建农学院”从魁岐迁往福州西郊现址,原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校舍由铁路部门使用。1970年,福州铁路局把大部分校舍移交福州制药厂(现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使用至今。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为近现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保存至今的协和大学校舍为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近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例证。1998年2月,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发布“榕晋政综[1998]29号”文件,将“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校舍”列为晋安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定为:“各楼房周围30米。”

2009年4月,配合机场高速二期工程建设,福州制药厂(现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厂区内原福建协和大学第四宿舍楼(女生宿舍)向西南方向平移约二十米。

校歌

协和大学闽江东,世界潮流此汇通; 

高山苍苍,流水泱泱,灵境产英雄; 

萃文化,作明星,明星照四方。 

无远弗届,真理是超; 

乐群众于一堂兮,作世界大同之先声; 

协和协和,大德是钦!

 

文学院:协和大学三个学院的成就,各有所殊,文学院中的文史系,后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出版《福建文化》、《协大艺文》等定期刊物。福建的国学,晚清以来,素具渊源。西洋哲学系,后来改为外文系,教授几乎都属于外国籍,某一时期阵容之强,为他校所不及。历届毕业生,或在东南亚一带奠下了事业,或在全国各地工作,都不乏杰出人才。教育系,在福建是师资储备之所,全省执掌学校行政者,不少出于此系,校中又附设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深入农村,为农民辅导教育。该系毕业的,有一批无名英雄,视教育为终身事业,尽瘁于桑梓以终老。

理学院:设备最称完善,如生物学系,实验室中每人便有显微镜一架,该系著作较多,其中若干著作已刊入商务印书馆的大学丛书,其他如单行本,或定期的刊物,都不乏出版。化学系的药品与实验器材之丰,为东南诸大学屈指可数者,无论那一种的实验,该系都可应付裕如。物理系,则自备发电厂和修理厂,包括锯木及一切机械的修理。化物两系,平时也在刊物出版。

农学院:曾在邵武附设高级农校,训练农业人才。农经、农艺、园艺、与农教四学系的研究风气,也不在文理学院之后,东南各报副刊,时常为该院各系专辟旬刊或半月刊,刊载各种专题文章,作者中不少是各系学生,也不乏教授的作品。除农艺系附设农业试验场外,园艺系也设有园艺试验场,并有加工的产品外售。此外,每个系都办有一种或数种不同名称、不同内容的定期刊物。

 

师资、名师:福建协和大学是人才荟萃之所,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先后在这里任教。如著名文学家、文论家、教育家叶圣陶、郭绍虞,名儒陈宝琛入室弟子陈易园,严复的哲嗣、著名教授严叔夏,著名专古学家、甲骨文专家董作宾,著名历史学家傅家麟,著名黄麻遗传学者卢浩然,著名动物学家、两栖爬行动物国际委员会委员丁汉波,著名微生物学家、"庆大霉素"发明者王岳,著名昆虫学家、博士生导师赵修复,以及著名学者陈文渊、陈锡恩、陈兴乐诸博士。

人才培养:协大毕业生在科技、农业、教育方面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的有郑作新(中国鸟类世界闻名的学者,曾被美国国务院聘为客座教授赴美讲学)、林兰英(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黄维垣(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唐仲璋(寄生虫专家,厦大教授)、唐崇惕(寄生虫专家、厦门大学教授)等。还有著名农业专家李来荣(原福建农学院院长,国际上著名园艺学家)、张先光(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教授,进入世界名人录的著名禽病专家)、俞永新(病毒学院士)等。协和大学办学35年,共培养毕业生1300多人,其中院士级名家20多名,工商界企业家、各科学者众多。据调查,现今仍在世的协大学子,均为八九十岁老人,分布天南海北,但直至前些年,仍保持在校庆日从各处集中到福州集会庆贺校庆,怀念早已消失的母校,感念母校培育之恩,老人几乎人人精通外语,会打网球。令人感慨唏嘘无限。是全世界高校的一项奇迹!其办学思想、理念、模式迄今仍为先进。

我们呼吁:适时复办:福建协和大学!以小而精的模式,打造福建的“剑桥、牛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