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小鱼死了,他默默的把装有小鱼的瓶子放进了自己的床头柜的抽屉里。第二天,爸爸提出要给小鱼换水,宝宝才不得不‘交代’出小鱼的藏匿处。
这个行为让宝宝妈有些担忧,宝宝一直都是个重感情小伙子。所以宝妈觉得这并非是仅仅担心父母责怪的问题,在宝妈跟我说完这件事后,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便是“哀悼”。
我们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很多的丧失,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关注死亡的话题,宝妈说:宝宝曾说妈妈你不要老,不要死。这是儿童在不经意间常会蹦出的话。一般情况下,中国的文化常常避讳谈论与死亡有关的话题,似乎些内容常常带有某种‘诅咒’。我们习惯于蒙住双眼,以此告知到自己死亡的不存在。然而这无疑是自欺欺人。
儿童在其成长经历中往往会在4岁左右开始关注死亡的话题,他们常常会问一些与死有关的事情,然而家长们出于对‘诅咒’的恐惧往往会用些模凌两可的语言或态度应对孩子的问题,当然这里还有些父母会神经紧张,对孩子这类话题所给予的反馈有时比问题来的凶猛,等等这些回应无疑是在加重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久而久之‘死亡’变成为了一个实在的禁忌!
给宝妈的建议,宝宝失去小鱼,这是个和孩子讨论死亡的好机会。无论孩子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宠物的尸体,作为家长首先该关注的是孩子因为丧失带来的悲伤情感。好妈妈们会在这个时候陪伴孩子,理解他的悲伤。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谈论这个失去的生命带给自己的快乐,给孩子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个简单的哀悼仪式。不要回避和孩子谈论死,或回避用死这个字。让孩子能够真切的理解死亡意味着永远不在。这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会认为我的建议有些悲观或太过残忍,难道给他们一个幻想不是更好?个人的观点认为,我们活着其实不乏幻影,这些虚假总是蒙蔽我们双眼。了解一个真相,可以让我们更珍惜眼前的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