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主体间实战工作坊一瞥

(2010-10-22 21:08:47)
标签:

自体心理学

主体间性

徐钧

培训

心理治疗

文化

分类: 心理学

  16日是个繁忙的日子,在我们的努力下自体培训的课程顺利开课了!“主体间”的概念虽然从一开始的陌生现在已经逐渐感受到些许欣喜。虽然,我们一直举着自体心理学的大旗,但是这短短的4天就让我彻底感受到了后现代的魅力与那种无法抗拒的颠覆力量!!

http://s4/bmiddle/5de2e7f4t93336df12c83&690
   这次到场的学员比起上次五月份,已经多了很多了。这说明自体心理学已经开始逐渐被大家所了解,众所周知,自体心理学被称为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最完美的结合。但是它们是怎么被结合上的?又是怎么完美的呢?也许经典的自体心理学还未能完全撩开它那极具魅力的面纱,但是从主体间的概念提出后,共情的技术在治疗中的完美体现才被大家真正的理解。

   我无法用文字清晰的描述出主体间究竟说的是什么,我只能用贫乏的文字表达我对主体间的感受。它像极了两个人的舞蹈,这两个人相互配合彼此的舞步,舞出自然流畅优美的舞蹈。然而当舞蹈的魅力真正呈现出来的时候,观者已无法区分或无法看到那两个舞者了,留于心间的仅仅是那撼动人心的舞蹈。

  http://s8/bmiddle/5de2e7f4t93338a02c9d7&690
  徐钧老师用他丰富的知识总能把我们带进那种带着“浩瀚宇宙”式的精神层面上。徐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试图让我们感受着作为“主体”的那种‘在’的感觉。在主体间性理论的支持下,‘澄清’的技术与‘共情’交融,快速不停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由于主体间的概念,被当代的心理学家们作为实证科学去研究,因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共情也变成了一种可以真正训练的技术。第一天课后,我们这群人就开始拿着对方的话语训练评估着这是第几层次的共情,有时却是在玩笑着,有时却真的可以感受到不同层级共情带个彼此的感受。这个对共情技术清晰规则化的训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原来共情真的是可以被看到的!而不是治疗师想当然的自以为是。

 http://s8/bmiddle/5de2e7f4t751ec76a9da7&690

在我们这次课程中,训练是出乎意料的频繁。游戏也是贯穿始终的,从游戏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答案解开后那些让人发笑的结果,同时在答案中我们越来越深刻的体会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

 

http://s10/bmiddle/5de2e7f4t9333e42c92f9&690

毛毛姐,好像此刻正在代表他们的小组总结刚刚游戏后的感受吧,那个李镜头最近的,故作沉思状的黑夜男子就是这次培训我们刚刚认识的沈阳的孟德兄,他总称自己为“洒家”。他马上就要在下一张照片上出现了!

          http://s5/bmiddle/5de2e7f4t9333e79bc754&690对于主体间的‘双人舞蹈’究竟是怎么跳出来的,有些学员感觉都是云里雾里。因为它太强调交互的澄清了,但是这是怎么表现的?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样子的?我与徐老师商量后,决定请我们的孟德兄与徐老师共同演绎,他们仅仅是在前面随便聊天。但就是这样的随便状态,主体间的流动就已经感染了整个场。

http://s14/bmiddle/5de2e7f4t9333ebdcf95d&690最后一天,我们展现了主体间的团体个案督导。这是最让大家惊叹的气场!小圈里是被允许说话的八位选出来的成员,坐在大圈里的学员只有闭嘴的份儿了。主体间的感受在整个团体里自然流动,我们能感受到每一位成员的存在,整个团体温和到了极致,在案例督导结束后,很多曾经有过团体督导经验的学员向徐老师反馈这是她参加过的最祥和,最舒服的团体督导。

 

http://s5/bmiddle/5de2e7f4t9333eda9d264&690


这是我们合影,在我右边的新朋友是这次除了主体间概念意外另一个使我震撼的。她叫小虎,看起来很小。但是她很厉害!她是一名特教老师,她的学生主要是自闭症儿童和一些聋哑儿童或盲童。其实她说她带自闭症的孩子就已经让我佩服了,但是最让我惊叹的是小虎不仅会哑语同时还会盲文。与此同时,她还在用哑语为聋哑儿童做心理咨询。这些都让我觉得眼前这位姑娘更加可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图片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