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动笔写东西的冲动了,看着博友们一篇一篇的写。内心确实有些嫉妒和羡慕。
然而,由于最近太过疲惫,很多感受的触角都偃旗息鼓了。恍然间,发现如今自己开始变得迟钝。
……
近日与某位朋友闲聊。
朋友说:最近某区又有一个18岁的学生跳楼了。读高二,白天还好好的,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家里跳楼死了。这下家长不干了,天天去教委闹事,所要赔偿。一张嘴就要一百万!怎么可能呢?现在的家长真敢要,我要是教育部长我一分都不给!
我听着后背发冷,觉得这样的语气太过冷酷,于是问朋友:为何这样说?
朋友义愤填膺:你想呀,这孩子都18岁了!法律上已经是成年人了,再有他是在家跳楼的,跟学校有什么关系呢?凭什么向学校伸手要钱?他家长说是因为白天老师批评他了,于是他才跳楼的,那谁能证明这是真的呢?
我顿时无语……
我不是学法律的,没有办法从法律的角度去诠释这个案例,给它以裁决。但是,带上心理学的眼镜,看这个故事,将会看到殷红的血液正在渗出淹没了那个鲜活的生命。这个时候究竟是谁该为生命‘埋单’?说这些话,内心总会涌出酸楚,面对一个如花一般绽放的生命,就这样匆匆凋零。我无法说出如朋友那般冷酷的语调。
我曾经在学校成长,也在学校工作过,不能否认有些老师的语言确实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做学生时我对这样的老师只有憎恨,做老师后再面对这样的同行,我充满理解。才知道原来他们生活的如此艰难,内心伤痛累累。我相信,这样的老师已经无力再对其他生命负责了,发生了学生跳楼的事件对他们来说又会成为另一场重创。
家长呢?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难道就没有发现孩子的蛛丝马迹吗?我想这答案应该是:很难。青春期的孩子不愿与家长交流,这似乎是很多家长最挠头的事情。于此同时,我们没有资格要求所有的家长都去接受心理学的教育,他们以为凭借一份真挚的爱孩子的心就足以。而今,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中,仅凭这份爱心真的足以吗?
老师的无力,家长的无助也许为悲剧推波助澜,然而有没有可能不让悲剧发生?
(思考还在继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