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学员哈密:http://blog.sina.com.cn/u/1082749033
生活中有了新的变化。但日子仍要快乐地过下去的,慢慢适应、改变、坚持吧。妈妈说,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天的,你是到了该受累的时候了。我说,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顺其自然吧。其实有句话,我是没有跟妈妈说,却反复跟自己说,要坚持住自己的路,绝不要任何事改变它,绝不。
学了几天家庭治疗,本来认为自己收获并不大,可没想到,仍然会时不时地重新用另一种视角去观察、体会每个家庭,感触颇多啊。
每个家庭都是独特而和谐的。悲观的妻子,必定会有一个乐观的丈夫。哪怕原来丈夫明明也是悲观的,也会变得越来越乐观开朗。温柔的母亲,孩子往往不是听话的出奇,就是叛逆的过分。至于往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孩子的天生气质,和妈妈潜意识里喜欢哪种孩子,或者她希望这个孩子变成什么样。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共同创造的作品。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密码圆圈,所有的成员都是这个圈圈的组成部分,掌握着独有的一部分密码。外人是很难进入这个圈内的,更难理解成员们的交流。所以从外面看上去,儿子笑了,大家也都附和着笑,可是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外人是不知道的,也许成员本身也不清楚。可能他的笑背后藏着巨大的泪,而这泪本是母亲潜意识里的东西,却由儿子表达了出来,而且是用笑的方式。这笑让母亲也笑了,但是是真正的,开心的笑。
每个家庭成员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儿子显然是被宠爱和照顾的,因为他是家族的继承者吗。千年的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因此他是最有话语权的,他有时轻叱着母亲的多事,有时又跟老迈的父亲顶撞两句。此时的老人不仅没有显得不快,反而有种轻松感,仿佛他们又回归到了幼儿时代。于是时代颠倒了,此时的儿子俨然是父亲、一家之长的角色,而母亲和父亲,却变成了孩子。
女儿是被要求的,要疼爱父母、孝顺公婆、关心子女。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哪个父母愿意把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女儿泼到别人家去当牛做马?这买卖不是太亏了吗!所以父母是需要她照顾的,尤其是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此时不用,那不更是白养了吗??女儿的价值,不就体现在这些时候吗。而远在他乡的、不能回来照顾父母的女儿,必定是怀着满满地内疚和自责的。她就算是在社会上取得再大的成就赚再多的钱,父母也会很不屑地说,就是这个女儿没用啊!
儿媳妇,这个角色比较尴尬。可能以前她跟儿子的关系是紧密的、亲热的,但一旦出现了生病的婆婆,原来的家庭系统就完整地、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她又一次体会到了做为一个外人的感觉。因为她是不知道原来的家庭系统的圈圈密码的。比如女儿某个很温柔地提问,其实是在要求儿子做某件事呢,而她从来不知道他们之间还有这种沟通方式。她努力表现,想融入大家的系统,大家也努力表现,想告诉她你已经融入了。但真相是没有。原来家庭系统的紧密和亲热,是用很多年很多年的时间修炼来的,这点她永远弥补不了。当然她跟儿子的这么多年也不是白过的,儿子终于发现他不太适应原来的系统,他更依赖的是儿媳妇那种有时粗鲁有时温柔,但非常直接的交流密码,而不是原来系统中的含蓄和压抑了。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