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是在我们的精神分析学习小组中学习的一位学员在我的一篇博文里留下的文章,之所以我要把它以一篇崭新的博文重新展示给大家,是因为“躲”在评论中对它有失公平。
文章以轻松诙谐的文字,展示了佛洛依德理论中的人格结构,同时也展示了俄狄浦斯冲突。
狗狗的妄想症:总觉得我们人类会对他碗里的狗粮感兴趣。只要有人靠近他的碗,他就会展开不同程度的攻击。总觉得靠近他家的狗狗和人会侵占他的地盘,只要这种情况发生,他就表达强烈的愤怒,甚至有些歇斯底里,家里一来人就瞪大瞳孔,气喘吁吁。
狗狗的角色认同:他还妄想成为家里的男主人,能够与女主人独占卧室而攻击男主人。不幸被男主人暴打。经过一段时间斗争的失败,他发现,他不得不屈服,第一,他打不过男主人;第二,女主人不在家里时,他不得不向男人主人摇尾乞怜,否则就会挨饿。看来家里的女主人动不得,家里来的女客人总可以吧。当他发情时,他会在女客人脚上尿尿,他还会勃起。最后,阉割恐惧变成了现实。男主人再不能忍受他在他面前展示淫威了,把他送到医院割了。终于,他实现了他的自我角色认同。他只是一只人类的宠物,人类爱他是有条件的,他要学习装可爱,扮可怜,他要学习在地上打转,跟主人握手,他不得不学会看主人的脸色行事。
神经症:现在家里人对他很满意,可他却变得有点神经症。给他吃的,他不会当着主人的面马上吃,甚至会厌食,以显示,我是信任你的。打雷的时候,他会害怕得哆嗦。这赢得了男主人的同情,每次下雨前都把他抱到屋里来,有时还抱着安慰他。从此,他懂得了厌食与恐惧的意义。
他的快乐原则完全被现实原则取代了。他现在是只“懂事”的狗,饿的时候会敲打饭碗,不会随便捡地上的东西吃。出去散步时,紧随主人身后,见到公狗母狗一律避来走。当主人说,过来抱一下,他会靠近主人,蹲下来,低下头,趴下耳朵,等待拥抱。他是一只“幸福”的狗。
精神分析小组学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