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人性与社会关系

(2024-11-16 15:49:37)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情感

时评

谈人性与社会关系

人性是本我的,也是抽象的,但人性是可以塑造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人性有过不少论述,如:"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三品说""""泛爱众"等学说,对人性的解释各有不同。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人性论成为欧洲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它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对个性的束缚,提倡个性解放,具有反封建的作用。

其实抽象的人性论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不用社会阶级观点分析人,不按照人的历史发展解释人性。似乎人性与阶级社会制度都无关,人性就是一种自我或本我的天性,是固定的本性。

然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人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人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某些共同性,但人性的社会性是带有阶级性的,而不是与阶级无关的。比如,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后,抽象人性论就成为资产阶级宣扬阶级调和、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

当然,人性不管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都存在。但这种人性的存在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倾向于各个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因为,人性不是完全独立地存在,而是有依赖性或者说是合作性的存在。

事实上,人性与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因为这是现代人生存的基础,一旦离开了社会这个基础,人性就可能回归野蛮,回归到为生存而掠夺战争的原始人性。

其实人性也是跟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它虽然独立于社会,同时仍然依附于社会。因为,人性也是受到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性的善恶离不开教育环境和社会制度带给它的影响。人性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环境下都会出现不同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就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基础。

然而,现实社会仍然存在着众多矛盾,如社会制度矛盾、宗教信仰矛盾、贫富差距矛盾等等,因此,人性也是千差万别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必须适应周围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也就是说,要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塑造自己的人性,融入社会大环境中,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当然特殊个别除外。

一般的人性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因为它受社会环境教育制度的影响,也就是说人性是后天塑造而形成,天生的人性往往是一些有神论者的观点。

奇峰

2024.1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