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艺术创作与灵感
(2024-10-14 13:39:56)
标签:
文化教育时评情感收藏 |
谈文学艺术创作与灵感
文学艺术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唯一的源泉,但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加集中、更加典型。因为,作家、艺术家要经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提炼、加工等等,才能塑造出艺术形象。
当然,文学艺术家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文艺素质和素养,还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而且要有坚定的信仰和社会立场,才能有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在生活中观察、吸取创作材料和塑造艺术形象,整个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是通过实践由感性认识阶段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的过程,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促使思想得到解放。
然而,在文艺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无法突破的瓶颈,这种瓶颈现象往往是文学艺术家自身文艺素养、生活经历、思维想象等所限制。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让他描写游泳的经验和过程,自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他必须亲自下水体验后才能感悟出游泳的困难、经验和技巧。又如绘画,一个初学者,你让他创作一幅有深意、有意境、有造诣的绘画作品,自然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他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文艺素养都没有到达这个高度。
文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出现自己的瓶颈时期,而这个瓶颈时期往往会被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打破,从而进入新的高度。但灵感的来源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要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的支撑,还要有高度集中的思想、情绪高涨思虑成熟,从而突然出来的创造能力。文艺家要有丰富实践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酝酿思考的紧张阶段,由于某些相关事物的突然启发,促使创作过程中探索的重要环节豁然开朗乃至得到明确的解决,这就是创作“灵感”。创作灵感并不是唯心主义者解释的只有极少数“天才”才能获得的灵感。
文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是经过社会纷繁复杂的生活知识的积累熔铸而成,是作家、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也是作者世界观、价值观展现。
当然,文艺创作不仅需要灵感,更多的是艺术冲动、艺术构思、艺术技巧、艺术夸张、艺术手法等等。还有艺术的社会性、责任感和为谁服务的问题,也就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题思想。
文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确定形式和结构,必须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而主题具有阶级倾向性和时代特征。由于作家、艺术家的立场、观点或创作意图的不同,对相同的题材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主题;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水平、生活经验和艺术表现手法也会直接影响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创作灵感也会根据创作者的意识形态的需要而出现,是符合创作者内心的思想理念和主题思想的,离开了创作者主题思想,灵感也就不存在了。
奇峰
2024.10.1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