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蕴章书法讲座【165-叔-书作文义内容杂谈】

(2013-06-14 15:32:17)
标签:

田蕴章

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

分类: 汉字与书法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165-叔-书作文义内容杂谈】

 

http://s5/mw690/5de19af3gdf185f16b624&690


 叔,拾也。从又尗聲。汝南名收芌爲叔。http://s14/mw690/5de19af3gdf185edaea1d&690,叔或从寸。 ——《說文》

 

 叔,收拾。字形采用“又”作边旁,“尗”是声旁。汝南一带叫收芋头叫“叔”。http://s14/mw690/5de19af3gdf185edaea1d&690,“叔”的异体字采用“寸”作边旁。 ——《象形字典》

 

 

 http://s15/mw690/001IAOI3zy6JFi4rmG26e&690


    金文“叔”字,从又从尗(尗即豆菽之“菽”的本字),像以手捡拾散落的豆菽之形,它的本义即为捡拾、拾取。此字后来多借用为叔伯之“叔”,作为对父亲之弟的称呼,也指与父平辈而年龄比父小的男子。而叔字的本义,反而不大为人所知了。

 

 另:

    【构造】会意字。金文从尗(用木橛等尖器掘取植物的地下球茎),从又(手),会用手掘取植物的地下球茎之意。尗也兼表声。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叔。 


   【本义】《说文·又部》:“叔,拾也。从又,尗声。汝南名收芋为叔。”本义为拾取。 


   【演变】叔,本义指①拾取:八月断壶(葫芦),九月~苴(麻子)。大概因“芋”也是圆形,故“尗”转指豆子,“叔”也就用以表示②豆子:子见夫牺牛乎? 衣以文绣,食以刍~。此义后另加义符“艹”写作“菽”来表示。如:中原有菽。大概捡拾豆子等辅助农活多由子弟去做吧,故“叔”又借用以表示③父亲的弟弟或与父亲同辈而年龄较小的男子:敬~父乎? |三~|~侄。也指④丈夫的弟弟: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小~子。引申指⑤兄弟排行的第三:伯、仲、~、季。“叔”为借义所专用,捡取之义便又另造了“拾”字来表示。


    ○拾,从手从合,合也兼表声。读shí,本义指①聚手捡起来:饭粒脱落盘席间,辄~以啗之|~金不昧|~遗补缺|~人牙慧。引申为②收敛:将欲~之,必古(固)张之。又引申指③整顿,整理:收~部落,转徙广漠之北|~掇。又借作④“十”的大写。 


    【组字】叔,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又部。凡从叔取义的字皆与拾取、豆子等义有关。

    以叔作声兼义符的字有:菽。 

    以叔作声符的字有:俶、寂、淑、椒、督、踧。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http://s12/mw690/001IAOI3zy6JFi7wGT1eb&690


   shū 形声,从又,尗(shū)声,又为手,本义为拾取,假借为父亲的弟弟,由此引申为与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丈夫的弟弟、兄弟排行中的第三等。 


   【辨析】①以“叔”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shū:淑、菽∣dū:督∣jì:寂∣jiāo:椒。②台湾读shú。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http://s3/mw690/5de19af3gdf185eaf4812&690

 

     “兄弟列土,叔侄登科。”这个“叔”字本为会意字。①是甲骨文,左边的箭头之下系有绳索,像弋(yì)射之缴,向右弯的是“弓”。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极为相似。古借为伯叔之“叔”。③为小篆的写法。④为楷书的形体。  

 

    《说文》:“叔,拾也。”也就是说,“叔”字的本义为“拾取”,如《诗经·豳风·七月》:“八月断壶,九月叔苴(jū)。”大意是:八月摘葫芦,九月拾麻籽。经传中又假借训“拾”的“叔”为“伯叔”之“叔”,即伯、仲、叔,季,排行第三,如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仲叔继幽沦。”也就是说:二弟和三弟相继死去。父亲的弟弟亦称“叔”,此为后起之义,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也就是说:指责吕师孟叔侄成了叛逆。因为“叔”与“季”排行第三、第四,具有“末”义,所以古籍中的“叔世”,犹言“末世”,是指国家政权衰敝的年代,如《晋书·刘颂传》:“实是叔世。”而将衰乱将亡的年代称为“季世”。

  ——(左民安《细说汉字》)  

 


    地上拾豆粒——“叔”字趣释


  “叔”字早见于甲骨文文,写作“http://s3/mw690/001IAOI3zy6JFhtZJwm12&690”像豆成熟裂开后,散落在地上的豆粒。右边是“又”,即“手”形。“”与“又”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用手将散落在地上的豆粒拾取。“叔”的本义为“拾”,“拾取”的意思。


  《说文解字·又部》:“叔,拾也。从又,声。汝南名收芋为叔。”许慎也认为“叔”的本义为“拾”或“拾取”,但他认为“叔”是一形声字,此说不够全面。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叔”字中的“”同样有表义的作用。因此,准确地说,“叔”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如《诗·豳风·七月》:“八月断壶,九月叔苴(jū)。”其意思是:八月上菜地里摘葫芦,九月到田间拾麻子。


  许慎认为“叔”还有“收芋”的意思。对此有的学者表示赞同。郭沫若根据“叔”字的金文形体,对“叔”的本义提出了与许慎相同的看法。他在《西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说:“叔……以金文字形而言,实乃从又持戈以掘芋也。”与此观点相同的还有清末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先生。


  “叔”的本义为“拾豆粒”,因此,“叔”在古代引申为指今之“豆子”。“叔”后来专门用于指兄弟排行中的年少者后,指“豆”的意思则另造一“菽”字表示。“叔”用于兄弟排行中的年少者,有人认为是假借,其实不然。“叔”中包含有豆粒,所以“叔”字引申指豆粒,而豆粒均为小颗子,自然“叔”也有“小”义。“叔”用于兄弟排行中年少者,即指年纪小的弟兄。可见用于排行的“叔”是“叔”的引申义。


  古代兄弟排行用伯、仲、叔、季四字是按其年龄顺序从大到小排列的,即今天我们常说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等。“叔”是排在第三的,当然是其中年纪较小者。如《战国策·秦策一》:“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


  进入现代汉语后,“叔”的本义已完全不再使用了,而只用于指兄弟中排行年纪小的。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http://s8/mw690/001IAOI3zy77b7WMBq767&690

http://s11/mw690/001IAOI3zy77b7WPjAu8a&690
——《王力古汉语字典》


http://s4/mw690/5de19af3g7cb5a3ef37e3&690

【165-叔-书作文义内容杂谈】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7/09/02/001868716.shtml(北方网)

 

来源:互联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