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声声慢》导学案学生版

(2011-10-20 16:52: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类

《声声慢》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    2011.5.12

 

教学目标: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背诵本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晚年凄清冷漠的心境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一、            一、                 情境导入

 

二、       二、               词牌由来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一个颇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人。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用《胜胜慢》为名,看来当时晁补之的这一曲比之一般的慢曲还要来得更缠绵娓丽些。直到南宋末年,《胜胜慢》才因为蒋捷的一首《秋声》变为了《声声慢》.

三、            三、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候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四、            四、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体会作者情感。——学生读,其他生评价。

五、            五、                 学生翻译词内容

六、            六、                 词句赏析

1、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

 

 

 

 

 

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词眼是什么?

 

 

3、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一种什么意境?

 

 

七、            七、练习背诵这首词

八、            八、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声声慢》

李清照词欣赏

一剪梅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玉簟:光华如玉的席子。 
  
  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孙  娜    2011.5.12

 

教学目标: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背诵本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晚年凄清冷漠的心境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九、            一、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前期的词《醉花阴》,主要表达的感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愁苦,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体会她不同于前期的情感。

十、       二、               词牌由来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一个颇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人。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用《胜胜慢》为名,看来当时晁补之的这一曲比之一般的慢曲还要来得更缠绵娓丽些。直到南宋末年,《胜胜慢》才因为蒋捷的一首《秋声》变为了《声声慢》.

十一、    三、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候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十二、    四、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体会作者情感。——学生读,其他生评价。

十三、    五、                 学生翻译词内容

十四、    六、                 词句赏析

1、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

这句话统领全词内容,展示一种凄凉悲苦愁绝的意境。

写出了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以及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

运用叠词,使得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词眼是什么?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眼是“愁”。

3、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一种什么意境?

急风、征雁、淡酒、黄花(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梧桐、细雨

创设了一种凄凉,悲苦,哀伤的意境

十五、    七、练习背诵这首词

十六、    八、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声声慢》

李清照词欣赏

一剪梅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玉簟:光华如玉的席子。 
  
  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醉花阴》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孙  娜    2011.5.11

 

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其词作的内容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背诵本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易安大胆、坦率地对丈夫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其词作的内容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十七、    一、                 情境导入

宋词中出现了一位灵秀的女词人,她温婉柔情,为我们的词坛创作了许多佳作。她就是李清照。

十八、    二、                 关于作者及其创作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有诗集《漱玉词》。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婉约派”代表人物,人称“三瘦词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1描写幸福的少女或少妇时的生活,描写大自然表现对自由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 闺中独处的孤独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醉花阴》《一剪梅》

后期:描写个人不幸、国家灾难、民族悲剧。如《永遇乐》《夏日绝句》《声声慢》

背景简介:《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宦游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十九、    三、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体会作者情感。——学生读,其他生评价。

二十、    四、学生翻译词内容

二十一、          五、词句赏析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令,作者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秋天;气温变化,西风起(在古诗词中春天吹东风,秋天吹西风,冬天吹北风)菊花盛开

2、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型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3、分别出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及词人的感情。

上阕:从“永昼”的无聊,到“半夜”的寒冷,衬托自己的孤单寂寞,含蓄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下阕:写“黄昏后”,增加了内心的愁苦。

4、总结词的意境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二十二、          六、练习背诵这首词

二十三、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预习《声声慢》

 
 

《醉花阴》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孙  娜    2011.5.11

 

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其词作的内容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背诵本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易安大胆、坦率地对丈夫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其词作的内容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二十四、          一、                 情境导入

 

二十五、          二、                 关于作者及其创作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有诗集《漱玉词》。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婉约派”代表人物,人称“三瘦词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1描写幸福的少女或少妇时的生活,描写大自然表现对自由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 闺中独处的孤独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如《醉花阴》《一剪梅》

后期:描写个人不幸、国家灾难、民族悲剧。如《永遇乐》《夏日绝句》《声声慢》

背景简介:《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宦游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二十六、          三、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体会作者情感。——学生读,其他生评价。

二十七、          四、学生翻译词内容

二十八、          五、词句赏析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令,作者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2、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3、分别出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及词人的感情。

上阕:

 

下阕:

4、总结词的意境

 

 

二十九、          六、练习背诵这首词

三十、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预习《声声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