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军用水壶

(2012-06-09 23:44:42)
标签:

杂谈

   搬家办出一个军用水壶,我拿在手中看了又看,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这个军用水壶是从哪儿搞的。老伴说:“你还想把它搬到新家去,干脆扔了吧,现在谁还用这东西。”

   是呀,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出门自带水壶了。市场上,瓶装的矿泉水、纯净水,以及各种饮料琳琅满目,只要肯花钱,可以说是随手可得。即便是外出野游,需要自带水壶,也都是些既时尚,又实用的便携水壶,没人再会使用这种军绿色的铝制水壶了。再要是背上它出门,一定会被人视为老土,是典型的“老闸皮”,套句时尚的网语,就是太OUT了。

   但我还是把它擦拭干净,和其他家具一起运到了新居。要知道在现在看来已经是十分土掉渣的水壶,想当年可是我眼馋别人有,而不可得的好东西。

   还是在中学时期,那年学校组织登嵩山,要求每人自带水壶。集合出发时,看得出同学们的水壶是五花八门。有小保温瓶,有玻璃瓶,也有塑料瓶。而背着军用水壶的人,站在行列里显得很是神气。那些来自军人家庭的同学自然是不在话下,其他同学中有不少人也背着军用水壶,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搞到的。我们家没有其他的水壶可带,只好带上了用一节竹筒子做成的竹“水壶”。说它是水壶,倒不如叫它竹筒更确切些,它还是小时候我从老家带回来的。

   老家的山上长满了竹子,竹子在当地人手中,变得浑身是宝。竹笋可以食用,竹子可以用来编制竹席、竹篓等各种器皿,不少人家还用竹子搭起竹楼。用打通了关节的竹子代替水管,把山泉引到居屋的农家随处可见。用这种简易的方法,许多农家便常年都能喝到甘甜的泉水。至于用竹子做盛水的水舀、水壶,在当地人手中更是随手可成的小家什。只需选一段粗细合适的竹子,保留两个关节,在一头的关节上掏了一个小口,并在有口的那头保留了一小段二指宽,锯成半圆的竹壳,打一个小孔,穿上一根绳子,就成了农民们下地、上山,或是出远门随身携带的“水壶”。我那年回老家,看见舅舅出门背着它很是好玩,就要过来背在身上玩,后来竟被我带到了郑州。

    一回到郑州,新鲜劲儿就过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把它派上用场,直到登山时才又想起了它。背着它走在同学中间,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因为确实显得有些另类。好在北方人很少见过这种东西,在不少同学们眼中它倒成了稀罕物,许多人都要过来看看、摸摸,甚至要尝一口筒中的水。说实在,竹筒虽然不好看,但装在里面的水喝起来还真有股清香味。不过说到底,竹筒还是竹筒,总比不上军用水壶那般神气。那些年,每年的三夏、三秋,总要下乡帮农,总少不了要随身携带水壶。能有一个军用水壶,成了我学生时期的一个心愿,但却始终未能如愿。

   眼前的这个水壶,还是结婚后不知道老伴儿从哪里整来的。只记得儿子小时候用过,以后放在壁柜里很少再有谁用它。不是搬家,也许谁都不记得还“珍藏”着这么一个军用水壶。将来的孩子们,可能没有谁会再使用它,但我还是把它保留下来了,就因为见到它又勾出一段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搬家感言
后一篇:也来说两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