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腕表
(2012-03-29 23:31:12)
标签:
杂谈 |
在当今电子产品突飞猛进的时候,腕表已经显得有些失落了。
往前推三、四十年,手表不仅和自行车、缝纫机并成为三大件,而且是三大件中的奢侈品。高中一年级,教授我们语文课的老师每堂课都提着一只马蹄表,登上讲台头件事就是把表找个平稳的地方放好,可见,当年不是谁都能带得起手表的。这种马蹄表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铁皮外壳、碗口大小,前面是刻有时、分的表盘,后面有几个定时和上紧发条的旋钮。依靠机内上紧的发条驱动一组齿轮,带动指针旋转。到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一个机械带动的小锤,敲打钟表顶部两个倒挂的金属杯,发出闹响声。在当时这种闹钟很是普及,几乎是已占家庭的必备计时工具。
我的第一块手表,是我被招工离开农村那年买的。那是我们知青小组处理掉了“家”里饲养了一年多的那口猪,卖掉了属于我的那份稻谷,加上我所有的积蓄,才凑足了100多元钱。招收我们的工厂属于三线战备厂,当时还在建设之中,我们那批新工人就被直接安排到宝鸡某厂培训一年。途中路过郑州,借转车的机会在家里停了一天。我拿出了那100多块钱交给母亲,母亲说这是你下乡两年挣来的辛苦钱,就留着自己用吧。大哥问我想买点什么,我说参加工作了,想买块手表。大哥二话没说,就跑出去用那笔钱给我买了一块天津产的东风手表。这块表我戴了16年,后来到一家涉外公司工作,很快就被派往国外施工,行前把那块表送给了在乡下当老师的岳母,我又买了一块当时很流行的电子表。在非洲的烈日下施工,天天是汗流浃背。没多久,电子表就被汗水侵蚀,几个按钮都拧不动了,只能丢弃。作为项目经理,我每天又离不开计时的工具,于是,就利用到所在国首都出差的机会,拿出当时自己口袋里的全部外币,买了一块日本的精工表。这是一块全自动双日历机械表,能自动上发条且走时准确,免得忘了上发条而误时、误事。而且,防水功能特好,我几次戴上它下水去游过泳,在两米多深的水下照走不误。从那时起,至今将近三十年过去了,这块表还戴在我的腕上。除逢三十天的小月份需要调整一下日历外,平时根本就不用管它。它依然是滴滴答答得走个不停,忠实的为我提供计时服务。前年走时慢了些许,送表店擦过一次油,中间再无打理过。仅此一点,我还真是服了小日本的技术和工艺。
在当今的电子时代,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计时仅只是其繁多功能中的小菜一碟。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在手,不只是可以用来打电话、发短信,而且文字阅读、收看视频、听取音乐也甚是方便,哪还用得上手表。况且,现在几乎到处都能看到钟表和各类电子计时牌。因而,手表好像已经不再是生活之必需,已经很少看到年轻人腕上带有手表了。然而,我却对腕表情有独钟。尽管,腕上的机械表已经有些不大准时了,但在我看来,它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除了对机械表本身的喜爱,更是对代表着精密工艺传承的一种迷恋,对过去岁月的难忘记忆。现在,人是退休了,但这块堪称文物级的手表还不能退休,还要一直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