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西红柿

(2012-02-20 21:59:16)
标签:

美食

    写在前面:爱吃西红柿,生熟皆宜,味美而且有营养。但是,现在西红柿的价钱确是一路飙升,品相稍稍好一些的,已经卖到4块钱一斤。昨天到菜市场,花56毛钱买了三个西红柿,几乎是两斤鸡蛋的钱。春节以后,市场上鸡蛋已经降价,同一个市场,普通鸡蛋每斤3.4元,据说有些地方还买到了一斤2.8——3元。笔者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现在该改一改喽,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鸡蛋炒西红柿。

早些年,西红柿很便宜,特别是到了上市的季节,经常是不论斤卖,而是成筐,成堆出售。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母亲都要成堆得买回一些西红柿,在大盆里捣成浆状,再装进耐高温的玻璃瓶中,放在蒸笼里加热,做成西红柿酱罐头,以后慢慢地享用,够一家人吃上小半年。现在是用不上这种土办法了,同时也没有了西红柿成堆卖的行情。

扯得太远了,涨价归涨价,该吃还得吃。手头正好有一篇从网上下载的关于西红柿的文章,转帖在下面。如果吃不上西红柿炒鸡蛋,那就正好就着荷包蛋看文章,望“柿”解馋,会不会多出一番味道。试试看。

西红柿原产南美洲,因为太过红艳,被怀疑有毒,没人敢吃,只见过野狼吃它,因此被命名为狼桃。的确,西红柿天生丽质,在蔬菜中堪称尤物。红颜祸水我只道是中国人的观点,没想到美洲人也同样混账。想那幽暗的森林里,时光荏苒,多少西红柿虚掷年华,红了,熟了,又寂寞地落了,烂了,像老于江湖的丽人,又像弃置在深宫的妃子。

这样过了千万斯年,直到十六世纪时,有个叫俄罗达里的英国公爵在美洲旅行,掘了数株带回英国,但人们仍然认为它有毒,不能吃,只是把它种在花园里观赏。

这样直到十八世纪,在法国,一次有位画家为西红柿写生时,禁不住诱惑,准备舍命品尝一下这可爱又可怕的禁果。他写好了遗嘱,穿上殓服,吃罢西红柿,静静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召唤。然而,几个小时过去了,安然无事。当他从床上坐起身来,露出微笑时,整个世界的蔬菜史才突然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有时候我想,由以浪漫出名的法国人第一个吃西红柿,也许是最合适的,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吃西红柿,不但要有牺牲精神,还要有足够的罗曼蒂克。

成熟的西红柿更似微型的太阳,它是那么红,仿佛不可能有比这更红的红了。它猛一看是含蓄的,体内,每一条水系都像盛着憧憬和怀想;其实却是奔放的,涨满了太阳的蜜和大地的血性。人们认为它有毒时,把它供养在爱情的伊甸园里,是观作台上戏;一旦知道了它甜蜜的底细,洋鬼子们欣喜为何如,自然是争相抱得美人归。所以,在法国,每年都要举行西红柿狂欢节。西班牙人则比法国人还狂放,他们的西红柿节不但像狂欢,更像斗殴,人们蜂拥着抢夺西红柿,捏烂了,互相投掷,直打得满天红雨,流成河。

是什么让人们如此疯狂?这看上去安静地悬垂在枝条上的小小果实,是它本身就含着某种放荡不羁的性情吗?

但在故乡美洲,它仿佛才得到了最大的荣宠。比如哥伦比亚的西红柿狂欢节,声势比欧洲要浩大得多,节日期间,成车成堆的西红柿被践踏,投掷,人们尖叫,追逐,全都变成了通红的西红柿人,街道上也是红艳艳一片。

西红柿传入我国的时间不算长,大概在清中期以后。据记载,它开始由西方的传教士从东南亚引入,先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栽培,后来东北、华北地区才逐渐种植,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但在中国,西红柿似乎一种没能获得带有个性化的名称,它被称为番茄、洋柿子、番李子、番棉、火柿子、臭柿、柑仔蜜……它虽然在菜园里有着独立的植株,名字,却依附于茄、柿、李等果菜,仿佛四不像,没有自己独立的位置。

西红柿不但像恋人的脸颊,它即便做成了菜,也仍然是爱情的象征。前几天去一家小饭馆吃饭,看见一个妇人一手端着饭盒,一手拿着手机大呼小叫,本来心生厌恶,但等听清了她说话的内容,忽然大为感动。她说的是:乖女儿,西红柿炒鸡蛋,热乎着呢……

这是中国式的爱,如此日常而不自觉,却有种西红柿式的红亮亮的温暖在里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