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很难理清的亲戚关系

(2012-01-25 08:10:02)
标签:

文化

当年,父母亲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来到郑州落地生根,几十年下来,发展出了一个几代人的大家族。现在,老一辈人都已经先后作古,我们兄妹几个加上各自的配偶就成了家族中辈分最高者。

昨天,刚刚退休就要当姥姥的大侄女过生日,又赶上大年初二,平时各自忙碌,没有时间串门的亲戚都赶来祝贺。我们兄妹几个,大哥家有四个孩子,我是一双儿女,两个妹妹和其他几个侄儿辈们家中都只有一个孩子。由于结婚早晚不同,三代过后,后辈人的年龄拉开了距离,之间的高低辈分已经无法简单地从年龄上区分。笔者是晚婚晚育一族,儿子比大哥的孙子还要小几岁。但俗话说,萝卜不大,长在陂(辈)上。儿子往亲戚中一站,一帮同龄人都得喊他一声叔叔、舅舅。首次在亲戚面前露面的小外孙女还没有满百天,侄女的女儿已经怀孕数月,年后很快就有新一代人出世。就要四世同堂了,我这个姥爷又要借哥嫂的光跟着高升一辈。

这样一大家子,几十号人聚在一起,辈分的差异,称呼的复杂,猛一下还真是难以理清,难免闹出一些笑话,也给聚会增添了几分乐趣。

一帮年轻人,大呼小唤着“哥俩好”。如果说这是行的酒令,不必计较。但三杯酒下肚,他们就忘记了辈分,甚至勾肩搭背地拉扯着对方,非要“咱哥俩再喝一杯”不可。搞得坐在一旁的我们这些长辈们笑得前倚后仰,乐出了泪来。当然,年节里、酒桌上没必要太较真儿,随他们高兴玩个痛快。然而后面的事儿就冒出了难题。二妹的女婿,到我们这一桌上敬酒,来到大妹夫面前呼错了称呼,被大家罚了几杯。小侄女的儿子来到我那两个妹妹妹夫面前更是张口结舌,半天都没有搞清楚应该怎么称呼。

这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汉族这样把亲戚关系整得如此尊卑有序、条理分明:比自己长一辈的称呼有姨父叔伯姑舅,同辈的有兄弟姐妹嫂,下一辈有侄甥等等。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就更为庞杂了,于是在称谓里有“堂”和“表”这样两个很重要的界定词。这一“堂”一“表”的最大妙处在于:只要亲戚双方愿意走动,不管隔上多少代,它们都永久有效。要捯饬清众多的的亲戚关系,就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去判断:与你同姓的一般就是“堂”字号的亲戚,不同姓的基本上是“表”字号亲戚。

《辞海》中“中表”条目解释:“古代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外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的儿子内兄弟,外为表,内为中,合称‘中表’兄弟,后称同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为‘中表’”。而“堂”的意思是指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所以严格地来说,表X是亲戚,而堂X实际上是亲属关系。

这一段文字,看一遍都眼晕。现实中,倘若一帮亲戚走到了一起,称呼起来就没那么简单。比如,你大姨的女儿的女儿生了孩子,这孩子该怎么称呼你,反过来你又该称呼他(她)什么。一下子能反应过来吗?还有些各地不同叫法的亲戚关系,比如连襟、一担儿挑等等,让你更是难以理得清楚。

一部《红楼梦》里面人物众多,构筑了一个相当庞杂繁复的姻亲关系网,人物互相之间称呼相当复杂。就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吧,虽然都属于“表”系亲戚,其间还有区别。林黛玉是贾宝玉姑姑的女儿,二人属姑舅表亲,两人是表兄妹;而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是姨表亲,薛宝钗的妈妈与贾宝玉妈妈是姐妹,两人互称对方母亲姨妈。人物间这种复杂关系,我看了几遍红楼梦,都没有完全弄清楚。

今天是大年初三,是扫墓上坟的日子,我想起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段子。这段子有点像绕口令,说的是“一老一小去上坟,两人哭得是一个人,一个哭得他(她)姐夫,一个哭他(她)姐夫的老丈人。”不知道你能否张嘴就说出这两人是什么关系。

网上流传着一张亲戚关系图表,非常实用。此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亲戚关系将变得较为简单,许多的亲戚称谓也会随之消失。不过眼下政策有所放宽,消失的亲戚关系又会慢慢恢复。还是收藏下来,留待以后细细琢磨。

很难理清的亲戚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