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差钱,还是不差钱?

(2011-12-14 21:46:17)
标签:

杂谈

翻开12月14日的大河报,就有几则关于校车出事的消息。

一则消息是对本月12日发生的江苏丰县校车侧翻事故的连续报道。报道说:到目前已经证实死亡人数上升至15人。

另一则消息说的是,本月12日,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发生一起货车撞校巴事故,目前尚有7人留院治疗,其中1人在重症监护室。

还有一则校车事故发生在河南,消息说,“13日上午8时50分,驻马店市区铜山大道与香山路交叉口,一辆满载学生的大巴车与一辆对面驶来的重型自卸载重货车发生碰撞,致使大巴车上两名学生当场死亡,多人受伤。”

在举国上下都倍加关注校车问题,各方面都在严查,严防的形势下,还有如此密集的校车事故发生,说是祸不单行,有些老套。但也足以说明,各地校车存在的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本月11日,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按专家的意见说:“这一针对校车安全管理的专门法规,对校车如何申请,道路行驶和停车享有哪些权利,都有全面详细的规定。然而,对于谁来出钱买校车、如何运营校车等关键性问题却留了个‘口子’,只作原则性规定。”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有一句名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如果说在校车的相关费用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一切其他的规定,都可能是虚的、无法兑现,久而久之也不会有人认真对待的纸上条文。那些,对校车交通违法要“零容忍”、“零懈怠”;校车、学生有优先通行权,其他机动车在学生过马路、上下车时要停车避让;校车一律不得超员,行驶时速一律不得超过60公里;城市派出所、农村交巡警中队在学生、幼儿上下学期间,派专人到学校周边开展的“护卫天使”活动;……等等举措,其实都是些应急措施,短期行为。恐怕是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远。

你可以明令,停运一切不合格的校车,甚至将其彻底清查、销毁。但是,当该停的停了,该砸的砸了以后,校车严重不足问题该如何解决?该有谁来出钱配置合格的校车?已配置的合格校车的常年运行费用又该由谁来买单?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校车问题。

一组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举行的教育论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国符合标准的校车只有2.9万辆,仅占接送中小学生和幼儿车辆的10.32%。”那么,另外的近90%的校车缺口该如何填补。正如专家所说:“校车的钱从哪里来、如何运营才能把校车打造成最安全的流动校舍,是立法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问题十分清楚,解决校车安全的关键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财政投入不足才是难以开展校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根据有关部门的简单测算,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为学校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元的预算。另外还有每一年大约为1500亿元的运行、维护费用。由此,一些部门认为“校车由政府埋单,费用太大”,进而得出了“由中央财政完全为校车埋单不现实”的结论。

猛一看,上千亿的数额确实不是个小数。但认真讲究起来,并不是大到了不可解决的程度。关键是各级政府如何摆正“公车和校车采购的轻重缓急”,能不能保证“让纳税人的钱用在保护幼小生命的刀刃上。”据报道,发生重大校车事故的丰县,“基本上没有政府购买的校车,全县接送学生的车辆都是个人购买。”人们完全有理由责问一句,当地政府官员乘坐的公车,真的都是十分必要?推而广之,再质问一声,中国有多少人在8个小时之外没有把公车开回家去,又有多少车是真正用于工作用车?!

有专家就直言“现行的为政府官员配车的做法显然是比较浪费的资源配置模式。”他们“将买公车经费的三分之一用于买校车。”的建议并非是毫无道理的妄谈。坊间早有对公车使用的客观评述,三分之一用于工作,三分之一用于官员私事,三分之一为司机私事所用。可见,减少各级政府的公务配置用车,节约三分之一的钱用于配置校车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前,甘肃庆阳在校车惨剧后停止采购公车买校车的做法,应该、也完全可以为各地、各级政府效仿。

如果说,全国城乡一下子解决校车问题尚有一些难度。那就不妨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首先把农村校车当做重中之重安排。有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按中国有19522个镇,每个镇配两辆40万级别校车计算,“只需政府从3000亿公车消费中拿156亿出来就足够了”。所以,配校车,差得不是钱,而是各级政府又没有真正确立起执政为民的理念。能不能从自己身上开刀,减少公务开支,保证“让纳税人的钱用在保护幼小生命的刀刃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