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条“李玉和”的围巾

(2011-12-05 13:28:45)
标签:

娱乐

有一条“李玉和”的围巾


有一条“李玉和”的围巾

                                       电视剧“男人帮”中孙红雷扮演的顾小白

近两日,看电视剧“男人帮”。剧中的孙红雷好像是在做围巾的插播广告,轮番地更换着各种围巾。其中一条灰色的长毛线围巾,让我看了很是眼熟。想想,我也有一条类似的长围巾,那还是当年样板戏风行时,“红灯记”剧中李玉和的必备道具。于是便翻箱倒柜,把这条已经几乎被遗忘了的围巾翻了出来。

提到李玉和,70后的多数人不会有很深的印象,更不用说80后了。因为在他们出生不久或是还没有出生前,李玉和就基本上从舞台上消失了。

然而在上世纪的60-70年代,无论是京剧、豫剧、秦腔…,干脆说吧,包括能够说出名字的所有的剧种,也无论是在影幕上、剧场里、街头的喇叭中传出来的都是各种版本的李玉和那高昂的唱腔。那是一个样板戏无处不在的年代。我就看到过,行进中的解放军连队,带队首长发出“提篮叫卖,拾煤渣…,齐步走。”的指令,战士们高唱着京剧样板戏,踏着戏曲的旋律,也照样能走出整齐的步伐。今天想起来是有点滑稽,滑稽得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就不会相信,但它确实是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的事实。

也就是在那个年代,我有了一条戏台上李玉和的围巾。那是一条银灰色的、用纯毛毛线编织的长围巾。舞台上李玉和的脖颈上经常是搭着这样一条围巾,几次出场都是手持围巾的一端,用一个潇洒的后抛动作,甩出一个优美的弧线,把围巾围在了脖子上,给了观众一个漂亮的亮相。在当年讲究“三突出”的舞台上,李玉和绝对是个突出再突出的英雄形象。用上这条围巾道具,更是为他增色不少。

五音不全的我,并没有登台扮演李玉和的奢望。也绝不是李玉和扮演者的追捧者,那时候也还没有“粉丝”一说。说实话,样板戏红灯记里还真有几段优美的唱腔,那时的人们几乎都能哼上两句。然而再好的戏曲,天天看,时时听,也早就审美疲劳,耳朵里都磨出了老糨啦。我这条围巾,是在文革后期,样板戏接近尾声时,从一家戏装店里廉价买来的。我有一个亲戚,当时在戏装店上班,告诉我有一批戏装处理。那年月有门路,搞到处理东西算是沾了大便宜。因为都是舞台上的服饰,现实生活中大都穿戴不出去,买了也没用。我也没收藏的雅兴,况且三十几块钱的月工资,糊口还勉强,压根儿就没有搞什么收藏的念想。别的东西都没看上,就选了这条围巾。当时围巾的显眼处,缝着一块大大的补丁。亲戚告诉我说,那是假的,把补丁拆下来后就是一条完好的围巾。要是嫌围巾样式不好,拆成毛线也有半斤多重,很合算的。于是,就买了。回来后,又觉得好好一条围巾拆了怪可惜的,就留了下来。几十年过去,中间是不是用过,已经没有印象。也许是因为它太厚实的缘故,在工厂上班,以后上大学,用的机会真的不多,成了压箱底的东西。

毫不夸张地说,这还真是一件好东西,非常实用且具有文物价值。当年的人比现在的人实诚,加上是样板戏用的道具,担着天大的政治责任,谁也不敢偷工减料。因而不仅使用的是真材实料,而且做工也一丝不苟。整条围巾,一尺来宽,两米多长,能像剧中的孙红雷那样在脖子上围上几圈。今天拿出来,围上它依然有一种潇洒倜傥的感觉。舒舒服服,暖暖和和,估计现在商场里是找不到这样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喽。

细看剧中孙红雷围的那几条围巾,感觉都还赶不上我这条。冬天来了,如果是个寒冬,有机会应该围上几天,好东西不能总是压在箱底。

不过先得打住,我还不能学着电视剧中的孙红雷那样。说实话,耐着性子看完30级电视剧,我都没搞清楚,孙红雷所扮演的角色,在当今青年中是属于普通?文艺?还是2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