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蛋不是吃“概念”
(2011-11-09 21:03:08)
标签:
健康 |
我给自己定了五个“一”的日常养生饮食安排,其中就有每天一个鸡蛋。尽管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每个鸡蛋的价格也已经是节节上涨,早已不是小时候一块钱30个的水平。但水涨了,所有的船都高了。相比其他营养品,鸡蛋还可算在物美价廉之列,至少我这个退休人员还能够承受得起。
我吃鸡蛋,基本上是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整个鸡蛋带壳蒸熟,然后剥了壳吃,不加任何佐料。在我看来,鸡蛋是最好的营养食物,用最简单的办法加工,既省时、省事,又能保证其营养的完整。况且,现在提倡“全息食品”,鸡蛋就包含了生命的完整信息,简单加工又能使其信息得以更为完整地保全。
“全息食品”据说是一种食品新概念,我也搞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科学依据,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其实“概念”一词原本无所谓褒贬,例如新概念汽车,就给人以搭载着高新技术的超前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看到更多的所谓的“新概念”,尤其是在食品上标榜的所谓新概念,我看是虚的多,实的少,甚至都是些骗人的噱头,鸡蛋更是如此。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鸡蛋就是两种,一种是家养鸡下的鸡蛋我们叫它“土鸡蛋”;一种是鸡场里引进的改良鸡下的蛋,我们称其为“洋鸡蛋”。一般说,洋鸡蛋外壳比土鸡蛋白一些,土鸡蛋个头比洋鸡蛋要小一点,此外没觉得它们有多大差别。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鸡蛋的名堂突然就多了起来。除以前所知的农家土鸡蛋和鸡场洋鸡蛋外,还冒出了“无公害蛋”、“绿色蛋”、“有机蛋”、“早餐蛋”、“初产蛋”、“保洁蛋”、“宝宝蛋”……有人算算足有二三十种。即便是土鸡蛋,也衍生出草鸡蛋、柴鸡蛋、虫鸡蛋、五谷蛋、土妞柴鸡蛋、小农富晒蛋等新品种。
如今,形形色色的概念鸡蛋已经充斥商场,把普通鲜鸡蛋挤兑得几乎无立锥之地,大都是孤零零地被放在角落里。
这些精装的概念蛋都打出了养生“健康牌”,而且不论斤卖,只论个卖,每个2—3元,比普通鸡蛋高出三四倍。这些“概念蛋”都有豪华礼盒包装,大多“系出名门”,例如:“源自天然生态农场”、“吃绿色玉米喝山泉水” ……不等。商家在宣传口号上更大肆渲染:低胆固醇、富含DHA、维生素含量高,更有甚者宣称可开发智力、增进血液循环等。
概念鸡蛋果真如此神奇吗?也许有人相信,反正我是不相信。因母鸡的喂养饲料不同,母鸡生活的环境各异,说它们之间会有少许差别是可能的,但我不相信一个所谓的概念蛋有超出三四个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
近日,看到某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一项实验结果,证实了我的看法。实验显示市面上主要销售的各类鸡蛋,无论是普通鸡蛋,或是土鸡蛋等,它们的蛋白质含量相差仅为0.1%。这“对于人体吸收来说,几乎没有差别”。也许仅只是口感上的少许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那些五花八门的“概念蛋”,也并非真的如商家宣传的那样出身名门,身价高贵。让我们看看业内人士讲述的一些有关“概念蛋”的内幕:
“实际上,不少‘概念蛋’的生产基地都是假的,有些鸡蛋甚至是从普通养殖场收来的,装了盒,贴了牌,身价也就跟着上涨了。”“多数是普通鸡蛋冒充的,只是商家利用人们关注健康的心理,策划出来的宣传理念。”
很多厂家宣称的散养鸡,也不是散养或在山上养的,因为散养的鸡蛋很难收集。企业实际上顶多也就是“在山里找一块较大的地方圈起来,鸡舍都是封闭的”。“超市里很多包装精美的鸡蛋,其实就是你在农贸市场买的普通蛋。”“什么绿色鸡蛋、无公害鸡蛋、土鸡蛋,都是一个箱子里面挑出来的。”装进礼盒就身价倍增。而且因为进货时的鸡蛋是按斤买,而礼品盒的鸡蛋是按个卖,所以在装礼盒时,商家会“小中选小”,以此来加大利润。因而礼品盒里的鸡蛋最差劲。
看了这些,你还会相信那些概念鸡蛋吗。吃鸡蛋不是吃“概念”,我是认准了只买鲜鸡蛋,不去理会市面上那些名堂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概念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