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软肋
(2011-07-26 18:48:52)
标签:
杂谈 |
电动车的确是很方便,比公交车便捷,比出租车省钱,比蹬自行车快且省力。特别在交通拥堵已成常态的时下,电动车因车身小巧、灵活,能在拥堵的间隙中穿越,因而,在众多交通工具中具备十分明显的行驶优势,难怪很多人都喜欢上了电动车。
然而,电动车也有一个十分不便之处,就是那块笨重、需要不断充电,而且反复充电次数又十分有限的电池。倘若是遇上一块即将到了年限的电池,那就像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让你弃之可惜、用之无力,平添不少的烦恼。
为装修房子,我借了一辆电动车。开始个把月,每天骑上它往返于旧居与新房之间,穿梭在各大建材市场,感觉就是一个便利。由于,每日行程不远,两三天充一次电,也并不算麻烦。后来就不行了,变成每天都要充电,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记着先给电瓶充上电,不然,第二天就出不了门。再后来,就要随车带着充电器,一到目的地立马要找地方充电,否则就可能回不去。而且,电瓶开始发热、膨胀,体积胀大的电瓶每次在车上拆装都很费力。我找到修车的地方,请他们给电瓶做一次保养,师傅说,对于用了两年以上的电瓶,通常意义的保养已经不起任何作用,因而劝我别再花那份钱了。事已如此,只好对付着用了。一天我到新房查看装修进度,和往常一样,取下电瓶掂到房间充电。到了回家的时间,装上电瓶,插进钥匙,看看指示表,电压显示是满格。正常情况下,骑回家应该没有问题。然而,一转动控制电源的车把,仪表盘上显示电力严重不足的红灯立马就亮了起来。电瓶到了一充就满,用时没电的份上,看来是彻底不行了。车子显然是无法电动,那就只有当成自行车骑了。
电动车的正式名称是电动助力自行车,按说,它还是应该归于自行车一类。但真要当自行车骑,就远没有自行车轻便。车身重是一方面,前后齿轮盘的设计也和自行车不同,蹬起来比自行车要沉重许多,而且走同样的距离要比自行车多蹬上好多圈。显然,电动车上的脚蹬仅只是在没电的情况下,用于临时应急而已。勉强骑回家,拔电源插头时,竟然把一端的接线柱连根拔了出来。幸亏本人当过多年的电工,处理这些事情还不算是外行。我打开电瓶外壳,一看还真的吓了一跳。焊接在接线桩上的两根导线,一根已经掉了下来,显然是由于电瓶发热引起的高温使焊接处脱焊。再看电瓶里的三块电池,都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其中一块涨得厉害,几根塑料皮导线已经露出了金属线,被融化的塑料外皮粘在了电瓶壳上。看到这些,联想到媒体上有关一些电动车自燃的报道,心中就不寒而栗。亏的是接头脱焊,让我看到了内部情况,否则继续使用下去,还真是危险。第二天,赶紧更换了一组新电池,电动车立马就又恢复了当初的活力。
以电池作为动力的电动车辆,比起燃油车更为环保,应该说是未来城市交通用车的发展的方向。一些地方,也正在城市范围内的公交和出租车领域进行着使用电动车取代燃油汽车的试验。然而,目前普遍使用的铅酸电池,不仅体大、质重,寿命短暂,而且废旧电池所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这种笨重的电池,用在小电动助力车上,拆装、充电以及更换起来还不算是很困难的事情。笔者应邀参观过一些电动汽车样车,那一组电池可不是一般的笨重,靠人力根本无法轻松拆装、更换。据说,一组电池的费用,和一辆中低档的燃油车相当,也就是说,你要花上两倍或是几倍的钱才能买上一辆同样档次的车。而且,充上一次电,行程非常有限,再充电又不如加油那样方便。因而,很长时间一来,电动汽车推行不起来,用户对其望而却步是理所当然的。
据专家介绍,影响电动车辆的关键环节有四处,分别是电池、电机、控制盘和再充电系统。其中的后三项,相比之下还较为容易解决,电池确是当前各类电动车辆的软肋,也是影响电动类车辆推广、发展的瓶颈。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锂电池,比铅酸电池要好得多,但价格较高。据说新的、效率更高、更轻便的电池已经在研制之中。作为电动车的拥护者,笔者期盼着新的科研成果的早日问世,而且也要让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