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不像说的那么轻飘
(2011-06-17 20:22:57)
标签:
杂谈 |
经过前段时间一番轰轰烈烈的“电荒”炒作,电价终于解开了上调的盖头,接下来估计电厂会因此焕发出一些热情,今夏的电荒会有所缓解。如此这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搞得地球人都知道每次电荒不是发电能力不够,而是发电的积极性不够,只要是电价有所上涨电力就很快增强,电荒不能说是迎刃而解,至少也会缓解一段时间。电荒——涨价——缓解——再电荒——再涨价——再缓解,几乎成了近些年的一种定式。而且,无独有偶,电力方面还有一个秉性极为相似的好兄弟——燃油公司也是如此。电力方面是电煤涨价,发电厂赔钱,不管送电的赚了多少钱,社会用电必须涨价。燃油方面是原油涨价,炼油厂赔钱,尽管燃油公司赚的钵湓盆满,成品油也必须涨价。二者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国家垄断行业。
对于这一轮的电价上涨,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居民用电价格不变,此轮调价对CPI没有直接影响。”“对CPI有间接影响,但影响很小”。如果死抠字眼,可以说此轮电价上调对于CPI确实是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如果说“有间接影响,但影响很小”那就有些糊弄百姓喽。相信此言一出,地球人都笑了。
其实国家发改委显然也深知CPI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而,近年来每次上调政府定价产品价格的时候都会就此给个说法,比如去年年底上调成品油价格的时候,国家发改委称油价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而此次上调电价又说“对CPI的间接影响很小”。
的确,非居民用电价格的上涨对CPI看似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因为所有工农业生产离不开电力,电价上涨显而易见会直接影响工农业产品价格。虽然每度电只上调了1分多钱,但对下游将形成叠加转嫁作用,将会引起下游物价的一轮轮上涨。“普调式”上涨引发的叠加效应对物价的“间接影响”绝对不是“很小”。
特别是对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的普遍上调,在叠加效应的影响下,波及面会迅速扩大,并很快会传导至终端产品。而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大的终端产品,莫过于一日三餐的食品。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7%。由此可见,CPI对于食品较之其他产品在价格上涨上有着更大的影响。
事实上,今年以来食品行业各种成本持续攀升。现在,处于上游的电力价格上涨,位于终端的食品价格肯定又是难逃膨胀。而这种膨胀,绝非发改委所说的“影响很小”。因为,CPI是根据成百上千个商品的价格变动计算出来的。即便是真如专家所说,此次电价上调对CPI的影响只有0.05个百分点,那么其他产品涨价对CPI的影响就能忽略吗。一个电力产品涨价推动CPI上涨0.05%,只要有100个产品涨价就可能将CPI推高5%。今年国务院确定的CPI控制目标是4%,然而今年以来,CPI一直是上升势头不减,2011年的时间已经过半,守住这个控制指标,已经是悬而又悬的愿景。有关方面预测,6月份CPI涨幅就可能突破6%。毫无疑问,此时电价上调正在给CPI破六推波助澜。
造成这次电价上调的直接原因是“电荒”。然而,用电淡季不可思议地出现“电荒”,其中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恐怕就不是简单的煤电矛盾能够解释清楚的。有专家介绍,我国的电价已经高于不少发达国家,并尖锐的指出造成电价过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出在输变电上。有报道说:“2010年前11个月电网的利润同比增长1828%”,国家电网公开承认去年的利润也高达400亿元。显然稍稍提高上网电价而不提高销售电价,既不会使电网亏损,还可以缓解“电荒”,又不会对CPI产生影响。如此一举几得的事情,为什么国家发改委就不愿作为呢!
一段时间里,国家发改委通过约谈、通报、罚款等多种方式对方便面、洗化用品等进行了价格干预,为什么就不能用同样方式对电网价格也干预一下呢?有专家测算,洗化用品涨价对CPI的影响可能连0.01%都不到。国家发改委既然对0.01%不能容忍,为什么却能认同0.05%呢?况且洗化用品的价格是市场调节的,要控制物价总水平,国家发改委难道不应该首先守住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电价吗。
据了解,从今年6月1日起,河南省工商业、农业用电的销售电价上调1.81分钱。真应该感谢发改委,没有按照上述的标准来直接上调居民用电价格,每月为每户居民(假定居民每月平均用100度电)“直接”省下了不足两块钱。然而,昨天报道,猪肉价格已经每斤上涨了几块钱。因电价上涨,居民一日三餐每月增加的支出绝不是不足两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