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让座想起的……

(2010-11-11 08:53:25)
标签:

公交

让座

尊老

爱幼

杂谈

时间过得真快,不记得从哪天起,自己就步入了老龄行列。

记得当年学雷锋,常常会盼着上车能遇到个老年人,给他让让座,也好在周记里增加点素材。坊间流传着一个搀扶老年人过马路的故事,说是一个老太太走到马路边被几个红领巾发现,便争着搀扶她过了马路。老太太刚站稳脚跟,想招手说声谢谢,却招来了路这边的又一帮红领巾,不容分说地又把她搀扶到了马路的另一边。听起来是个笑话,但在当年学雷锋的年代里,并非没有可能。这些事现在看来好像很虚,但是相信当年那些孩子们并不缺乏尊敬老人的诚意。

刚刚办好老年乘车卡时,上车刷卡就很不自在,特别是两声叮咚后那句“老年卡”的提示语,让人很不舒服,开始甚至有些心理上的抵触。两声叮咚已经有示区别,没必要再加上后面那一句,搞得满车厢的人都知道上来了一位老年人。

上车给别人让座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没想到转眼间就到了别人给自己让座的年龄。起初,遇到年轻人让座,我竟左顾右盼得不知道是在让谁,等搞清楚是在让自己时会不知所措的连忙推让。说实话,我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老年”的意识,也真不愿意让别人把自己当成老年人。现在经常乘公交出门,上车一般都会遇上年轻人让座,有时候见我推让,年轻人就说他到站了马上下车,其实有几次我都到站该下车了,那年轻人还在旁边站着,很是让人感动。

前天,到东区看展览,过后来到公交车站乘车回家。排队等车的有老有少,上车后各自找到座位坐下。后面人看看车上没了座位就继续排队,也有不少急着回家的人便越过排队人员挤上了车,车上没有座位就只能站着。车开动后,听见一位老太太对另一位老太太说,“看那些年轻人,也不知道让让座。”另一位老太太倒是十分坦然,说:“人家是排了半天队才上来的,你没有排队,当然不会把座位让给你啦。”听完对话,我很是佩服后面那位老太太的豁达、明理。既然是选择了不排队,也就是选择了在车上站立,也就没有理由再去抱怨别人不让座。

社会应该倡导尊老,中国历来有尊老的传统,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讲的就是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的道理。年轻人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理应对同车的老年人给予礼让,即便他(她)是没有排队的后来者,也应该获得应有的尊重。一般的公交车上都设有几个老弱残孕专座,如果说坐在其他的座位上不给老弱残孕者让坐还可以理解的话,一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大模大样的坐在老弱残孕席位上,就让人特别看不惯,因为此时让不让座已经不仅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而是你享用了不该你享用的东西,有侵占别人权益之嫌。我曾看到过一篇来自德国的报道,说是有两个邻近的电话亭子,其中的一个亭子上贴有女士和老人专用的条子。于是,一个亭子前几个人在排队等候打电话,贴了条子的亭子空在那里也没人去使用。他们懂得不侵占别人的权益,不享用不该享用的东西,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生活准则。听起来好像有些极端,但我到过德国,相信德国人完全有可能这样做。其实,那些占了老弱残孕座位的人也是知道理亏、心虚的,不然他们不会假装瞌睡,或是面朝窗外,始终不敢和身边的老弱残孕乘客对视。

话又说回来,老年人也应该得理解、关爱年轻人。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是很忙很累的。女儿上班要转两趟公交车,每天都得早早起床,匆匆早餐,经常还顾不上吃早饭,因为万一堵车就会赶不上上班的钟点,而堵车又是经常的事情。到单位要看老板脸色,不敢有丝毫懈怠。忙碌一整天,下班时已是筋疲力尽,还要倒几趟车才能回到家里。而老年人,特别是退休后的老年人,享受免费公交的厚待,不少人基本上是每天搭乘公交到处闲逛,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体恤一下年轻人也是应该的。我就看到一些老年人很会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次也是在公交车上,一位老者带着小孩上车,有年轻人马上给他让了座。老人想抱着孩子坐下,但孩子又撕又拽的就是不让老人坐下,结果老人不得不无奈地站在那儿,一手拉着吊环,一手扶着孩子,还一个劲得陪上笑脸哄着。于是,我想起前述古训的另一段,“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年人不是也应该“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吗!至于说前些时报道的那位上车后见没人让座,一生气竟然强行坐在一位姑娘腿上的老人,就属于倚老卖老,过分得到了缺廉少耻的地步。和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位通情达理的老太太相比,同样是一把年纪,但做人的素质就差的太远啦。

近日,一段90后学生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的报道引起热议,很多人批评孩子们不懂得尊老,我却不以为然。虽然不知道当时的情况,但中学生稚嫩的肩膀已经难以承受应试教育的重压,如果那几位学生又恰恰包重路远,大可不必为让不让座而对他们上纲上线地进行道德上的说教。每当我看到一些孩子背着深重的书包,手拿早点匆忙挤公交上学的情景,总感到心里不是滋味。想想,如果你是这些孩子的父母或是爷爷奶奶,难道会不为之心疼。

因此,对于让不让座,给谁让座之类的事情最好还是以平常心待之,不必过于在意,老人们辛苦一辈子应该受到尊重,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理应受到呵护,年轻人正是国家栋梁也应该得到关爱,只有互敬互爱、互谦互让,这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