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卧思——最好的思考方式
(2010-10-13 07:48:39)
标签:
健康 |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在白天遇到的费神耗时而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到了晚上卧而不眠、闭目而思的时候,往往灵机一动,迎刃而解,而且这时想出的办法一般都无懈可击。闭目卧思更是“爬格子”的人理清思路妙笔生花的绝妙时刻。当你冥思苦想无从下笔的时候。当你突然思路中断难统全文的时候。只要闭目而卧,智慧的大门常会被打开。
卧思何以益智?美国长岛大学贝格尔博士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思考质量与思考时的身体姿势密切相关。人在平卧时思路最为开阔,推理最为清晰,思维最为活跃,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特别强。
人的思维可分为三种类型:睁眼思维、梦思维和临界思维(卧思),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即通过人脑中大量神经细胞的纵横相接,形成广泛的信息联系,控制着人们的思维、语言、记忆等种种行为,形成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思考,由此创建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但三种思维方式又有着显著的不同。睁眼思维虽然是主要的思维形式,但由于受到诸如声音、光线、气味筹多种因素的干扰,往往达不到应有深度。梦思维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它是通过无意识境界的捷径,多呈现随机性,有时还近乎荒唐。而临界思维,即卧思,处在睁眼思维和梦思维的临界状态,游离于现实与理想之间,为敏感而又活跃的思维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神秘莫测的人脑真正成了精神之府,智慧之库。
卧思可以排除外界事物对人脑的综合干扰。脑研究专家指出,人脑每十秒钟可接受1000万个信息,其中400万个来自视觉,500万个来自皮肤,100万个来自听觉、嗅觉和味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大脑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少,精神异常集中,便于挖掘思维的潜力。
卧思保证了大脑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人的大脑平均重约1300克,占人体总重量的3%左右,但消耗的能量却很大。有报告认为,静卧时脑血流量有增加的趋势,这时的大脑血液供应充足,营养充分,精神状态最佳,记忆里最好,为思维活动提供了最佳的物质基础。
卧思也有利于开发潜意识。科学家的研究证实,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有两种形式,一是快信息传递,另一种是慢信息传递。前者即所谓的“快突触传递”,特点是快,在1毫秒内完成信息的传递;后者称为“慢突触传递”,特点是慢,通常以秒计,而且形成的思维可以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卧思时,绝大多数脑细胞的电活动同步:同时放电和同时停止放电,快、慢信息传递都处在最佳状态。人所共知,正常脑电活动是思维过程所必需的,而大多数细胞的运作,可促使大脑的内在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思维的深度。
卧思还有利于开发智慧。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的埃里克·坎德尔在实验中发现,快突触传递有利于短期记忆,慢突触传递则容易唤醒长期记忆,因此,卧思是开发智慧的“金钥匙”。
值得注意的是,卧思的灵感常常出现在片刻之间,所以需要尽快记录,否则灵感将会失之交臂。人的一生近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把握卧思这一思维机遇,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