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堪重负的月饼

(2010-09-22 08:40:59)
标签:

仲秋

月饼

文化

送礼

杂谈

不堪重负的月饼
   又是农历八月十五,是华人传统的中秋节。

几天来只见街上行人来去匆匆,大都手中惦着包装精致的月饼。中秋吃月饼,是民间的传统习俗。而如今吃月饼成了其次,中秋节成了送礼节,人都忙在送月饼的路上, 以至于临近中秋,各大城市都迎来了交通大堵塞。

说起来,月饼的历史十分长久。最初它是祭拜月神的供品。古代的人们在中秋拜月神的时候,比照圆圆的月亮做些小饼摆在月光下,一家人或是一族人聚在一起祭拜月神,那时叫宫饼、团圆饼,还不叫月饼。

到了汉朝,出使西域的张骞带回了芝麻和胡桃,于是就有了用胡桃仁做馅的圆形饼,叫做“胡饼”。

唐朝的时候,据说,有一年中秋的夜晚,唐太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赏月吃胡饼。唐太宗说:“这胡饼的名字怎麽这麽难听呀?”在一旁的杨贵妃为了讨皇上欢心,望了望天上的明月,随口回答说:“那就把它叫作月饼吧!” 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这当然只是传说,有关月饼起源的说法还有很多种。例如说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后来流传于世,就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不管有多少说法,古时的月饼总不外乎两种功能,一是祭祀用的供品,再就是象征胜利、丰收、团圆的吉祥食品。以后又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也是取其团圆吉祥之意。《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
我喜欢吃月饼,喜欢它那甜甜香香的味道,喜欢它诗一般的浪漫内涵,喜欢它带给我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以往每年我也都会收到一些后辈们送来的月饼,一部分会转手送人,大多是留下自己慢慢品尝。近几年遵医嘱不能再吃甜食,月饼也就成了忌品,来多少出多少,一个不留的给了别的亲戚。
月饼对于今天的人们,祭祀和食品的功能已经逐渐变得淡漠,唯有礼品的功能得以发扬光大。只需问问那些提着月饼匆忙奔波的人们,又有多少人是为了自己享用。中秋节的前几日,一盒月饼会像击鼓传花一样,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递,大都不想让它在中秋之夜落在自己手里。
中国人非常讲究礼尚往来,而且是十分要面子的。商家摸透了国人的习性,便在月饼的包装上下足了功夫。几年时间,中秋节的送礼经济已经淹没了中秋文化。几块价值十几元、二十几元钱的月饼,加上华丽的外包装就能标上几百元的价格出售。渐渐的公款消费流行开来,月饼盒里又多了许多喧宾夺主的东西,从几百元一瓶的名酒到上千元一块的名表,以及名目繁多的金银饰品都挤进月饼盒来给月饼当伴娘。我还看到一篇报道,说有人还在月饼盒里放进了价值几十万的房产证。如此这般,当然是远远超出了普通礼品的范畴,月饼又承载了新的功能。它实实在在地考验着我们的各级纪检部门,如何来确认一盒月饼中隐含的贿赂。
有人说国人总爱跟风,细看周围觉得此言很有些道理。也许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许是国人从日常饭食中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不少人开始更多的关注旁门别类的养生术。于是养生之风乍起,且愈演愈烈,现今又波及到了月饼,小小月饼又被捆绑上了“养生”功能。
不妨到商场走一走,不少月饼广告上都书写了“美味与健康同在”的词句。琳琅满目的月饼中,鱼翅月饼、鲍鱼月饼不再稀奇;含有虫草、人参、螺旋藻等营养、保健成分的“营养月饼”成为今年中秋市场的“新贵”。特别是在星级酒店、餐饮饭店贴牌出售的月饼中,“营养”元素确有不少。比如,一家自助餐饭店出售的月饼礼盒打出广告称,“内含人参馅”;还有一家宾馆的月饼主打“绿色营养”牌,声称馅料中含有大量螺旋藻;而馅料中含有枸杞、肉桂的月饼更为普遍。月饼一旦与“营养”搭边,立刻身价百倍。原本几十元一只的月饼已属中高档产品;但在“营养月饼”中,每100克的产品均价可高达150元以上。
在网上店铺中,主打营养牌的月饼更是遍地开花。在一些中秋礼品网站,仅含有螺旋藻的月饼就分散装、礼盒装十多种,还提供人参月饼、瑶柱月饼、枸杞月饼、磷脂月饼等新产品。这些“营养月饼”都很敢要价,4个80克的“人参椰果”月饼要价480元;“螺旋藻月饼礼盒”2个120克“特别优惠价”为388元。
然而“营养月饼”大多是企业的一种“噱头”,产品实际的保健功能微乎其微。市场上销售的“营养月饼”馅料大多声称为昂贵的食材,但就像当年的“中华鳖精”一样,整个厂都见不到几只真鳖。在实际生产中,企业究竟添加多少营养成分,很是让人存疑。此外,即使生产企业在馅料中添加了一部分营养成分,但螺旋藻、人参等食材的营养成分的相当一部分也会在月饼馅料加工和烘焙过程中流失。消费者如果认为“营养月饼”真的具有保健功能,恐怕会大失所望。即便是这种月饼真有营养,那也不是吃一两个,乃至一两盒月饼能够见效的,常年吃下去,又有谁能受得了。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生产企业标榜螺旋藻月饼、人参月饼等为“营养月饼”,但在这些月饼的说明中,往往只介绍螺旋藻或人参具有哪些营养功能,至于月饼中营养物质的具体含量有多少却没有注明。根据卫生部颁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在所谓营养食品的外包装上应该都有“营养标签”,标明包括营养成分表和营养成分功能等。而那些只标成分、不标含量的“营养月饼”已属违规。
其实,拿月饼称“营养”,不是噱头,就是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售价而采用的新手段,消费者应该提防打着营养概念的消费陷阱。
一块小小的月饼本不该承担如此多的功能,也不应该有如此高的虚价。期盼着厂家别再残酷的捆绑月饼,让月饼恢复其朴实无华的本来面目,让百姓吃上简简单单又实实在在的月饼。
(文中资料部分取自网络,营养部分引自健康文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住近世博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