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政绩焦虑症”
(2010-07-29 08:53:31)
标签:
官员升迁政绩焦虑杂谈 |
网络时代,不断冒出新的词语。
笔者近日就在网上看到一位学者提出了一个官员“政绩焦虑症”的说法。尽管没有十分准确的权威定义,但也一语道出了眼下不少官员的心态。而且,用“政绩焦虑症”也能对当今很多官员执政行事的行为作出至少让人信服的解释。
“政绩焦虑症”说的是当今官员升迁,由乡到县,由县到市直到更高职位,再算上副职、正职,虚职、实职,在规定的有限年龄期内,几年一个台阶,不敢有一步被落下,否则就“时不再来”失去了升迁的机会。要在每一个台阶停留的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出让上级领导眼见且满意的政绩,岂能不患上“政绩焦虑症”。
“政绩焦虑症”是一种综合症,其最大特征是急功近利。据笔者观察,经常见到的至少有以下症状:
一是只顾面子形象,不顾内里糟糠。为官一任只图表面辉煌,尽搞些形象工程。建最高的地标大厦,修最宽的迎宾大道,盖宫殿式的办公大楼,搞规模最大的庆典活动。不顾实际需要,不管花钱多少,只要是能让领导看得见的东西,就能三年见成效,五年上规模。结果是高楼林立,灯火辉煌,政绩斐然,一派现代化的景象。然而,天不作美,逢雨必涝戳中了这些城市建设的软肋,一场大雨就让这种政绩掉了底儿,露出了馅儿。正应了
要追究一场突至的暴雨就使郑州再次不堪一击直接原因并不复杂,说来说去主要就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地下的排水系统建设落后,排水管道老化,排水标准太低,不动大手术就根本无法承担市区排水功能;二是城外排洪明沟、河道严重淤塞且多处已被填平挤占,城市积水根本无法排出城外;三是在“消灭黄土裸露”的过程中,片面实行路面硬化,使地面失去了原本可以吸收、下渗雨水的功能。
而造成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官员的经济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排水系统埋藏于地面之下,排洪河道位于市区以外,建得再好上级领导也看不到。而路面及其以上建筑,是建在领导的眼皮底下,是最能产生视觉效果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于是,有人提出,解决郑州水患,只要把建立地下、城外排水系统等非面子、非形象工程列入领导的政绩中,作为升迁考评的硬条件,立马儿就能见效。笔者认为此言很有道理。
二是只顾眼前利益,不愿从长计议。热衷于能够立竿见影的短期事项,根本不考虑超出任期的长远规划,即使是有了规划,也不愿为此多花一分钱。
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教育的投资。年年喊教育重要,但几十年来教育投资仍是严重不足。原因就是,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投资对于为官一任者来讲,收效太慢,难以形成任内政绩,甚至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种出力不能落好的事情,当地领导怎会有积极性。对属于长线投资的教育,不少地方的主管领导,始终是干打雷不下雨,嘴上吆喝得厉害,就是难有实际行动。类似的事项还有很多,只要是超出了领导任期的都常常会因资金问题久拖不决,被一再搁置。
还说郑州水患,有专家说从根本上治理郑州水患并不难,据说,5年前,华北某水利设计院曾经为郑州市的排水系统工程作过专项规划,按此规划,需投入30多亿元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大手术”,就能彻底改变郑州市逢雨必淹的历史。然而30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需要分5年、10年建设。一项历经几任领导的工程,政绩又算谁的呢?
有人说郑州天干物燥,水是很宝贵的东西,是天赐宝物,我们为何不能在城市构建起储水系统,既能防涝,又能成为城市用水的来源。公开的答案可能会有许多,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还是政绩归属难以理清,因为,这项工程是无法在一任领导的任期内完成的。而治理黄土裸露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硬化,盖住了,眼前好看就行,管它是否渗水。
三是只求场面宏大不管实际效益。近些年,不少地方开发挖掘、包装创新、挖空心思的出台了一批节庆活动,只要是名人不管是好人恶人,只要有故事,不管出处虚实,只要有题目不论文章好赖。都能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或是发展旅游推动经济的招牌下给当地领导一个抛头露面的风光舞台。不管效果如何,只要是台上场面红火,出席领导欢心,就算达到了目的。至于成果,无非是把以前的合同再签一遍,把正商谈的,八字还没一撇的项目提前进入意向。甚至干脆造假,反正当场把上级领导哄得高兴,政绩还不就是些数字,全在自己头脑中,大会圆满结束,有谁还会认真跟踪具体成果的落实。笔者就曾在一个地方的招商会上,听到某地某局某领导,讲出了一个他们如何让司机冒充外商登台签约的故事。为什么把司机推上去,因为司机最听单位领导的话,最能领会单位领导的意图,而更重要的是到会的上级领导不认识本地司机。外商是假的,所签合同怎么可能会是真的。
纵观时下,官员“政绩焦虑症”已是较为普遍的顽症。说他是顽症,是因为依照现行的组织体系和任用干部程序,一方官员的升迁实际上只由上级主宰,各级干部只想在短期内造出政绩,并尽快地让上级领导看到、听到。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焦虑症”就只会继续发展加重。
身居官场,关注升迁原本也在情理之中,问题是谁最有权决定一地官员的升迁。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评价一任官员政绩优劣,最有发言权的不是上级领导,应该是当地的民众,民众满意是官员政绩的最好体现。根治官员“政绩焦虑症”的一剂良药,就是把官员升迁的决定权交给当地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