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坚持每天一万步

(2010-05-19 15:14:13)
标签:

杂谈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并不是让人们花大钱去买健康,而是回到最简单的行走上,每天都让自己有机会迈开双腿,启动这自身的‘11’路,花钱少,效果好,走出健康。”

 现代人都喜欢有氧运动,因为有氧运动可使得心肺得到充分的有效刺激,提高心肺功能,让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态。有氧运动可以有多种方式,大于15分钟,最好是30到60分钟的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都是不错的选项,而步行是适合所有人群的有氧运动项目。因而“走”也是最简便、最有效的健康方式,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时尚运动。

“走”对大众来说不是难事,按每步0.75米计算,一万步就是7.5公里,看似简单的事情,真的能坚持每天走够一万步,且要持之以恒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几年前我就开始了每天一万步的健身计划。但是像我们这样在机关上班的人,除了个别时间外出调研或是参加一些业务活动外,每天上班8小时,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做些久坐少动的案头工作。原来的工作单位离家也就是前后院的距离,下班回家就是步行也没有几步路。后来调到新单位,又离家很远,上下班只有车来车往,就更没有了多少走路的时间。要走一万步就只有利用早起晨练和晚上下班以后散散步。晨练是在院子的草坪周围,先是慢走一圈查好步子,以后就只需记下圈数,再算出来一共走了多少步,草坪不大,半个小时能走上十几圈也就只有两千多步。晚上到街上散步,一般是和老伴边走边聊,就更没有个准数。早晚加起来,离一万步也差得很远。如果遇上雨雪天气不能出门,走步计划也就因故搁浅。

 后来,一次出访日本,同行的人逛商店买相机、摄像机一类的电器,我口袋里没几个子儿,根本无心光顾那些玩意,却是看中了一个小巧玲珑的记步器,便倾囊购之。从此,裤腰上就多了一件东西,除了晚上休息外,这小玩意儿就整天不离身的伴随着我,记录着我每天走了多少步。

 自从有了它,每天的一万步就有了保证。一是不用总操心差数,二是一有空闲就能摘下来看看,知道离一万步还差多少。心里有数,也就有了目标,只要是不够数,想办法也要再接着“走”起来,到完成一万步为止。遇到刮风下雨或冰雪天气无法出门,家里没有跑步机,我就在室内阳台上,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每天的新闻节目,一边原地慢跑,早晨半小时不够,就在加上晚上的电视新闻联播时间,即便是外出,住在宾馆里也不例外。

 每逢双休日我和老伴儿外出逛街,为了克服心理上的厌倦障碍,常常是趁着刚出门的兴致,一股气儿走出几里地,累了休息一会,再慢慢走回来。也有时候是沿着公交路线走,直到走乏了,再乘公交回来。马路上散步车多、人多、污染严重,双休日我们更多的是到郑东新区散步。由于家里住的离东区不远,骑车、乘公交、走路都很方便。郑东新区既有大片起伏的公园绿地,又有碧波荡漾的河水,而且人稀车少,花草宜人,空气清晰,阳光充沛,的确是悠闲散步的好去处。或是沿着河道漫步,或是顺着大路徐行,还可以在大大小小的园林里养足。身临其境,时常是让人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就走出了几千步。

 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鞭策,许多事情往往是难以坚持的。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小小的记步器,对自己好像有了一个自律和约束,每天一万步的锻炼,被我一直坚持着,而且每天都是超出,绝不差上一步。几年下来,走步加节食,体重减轻了将近10公斤。腰围也明显减少,以前已经穿不上的裤子,又都变得合身了。最明显的是,上下楼梯感到轻松许多,脚腕和膝关节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疼痛。

 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1.6亿人患有高血压,1.6亿人高血脂,2.6亿人超重和肥胖,80%的中年人亚健康,青少年体质明显滑坡。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都在逐年增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3亿中国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正面临严峻挑战。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都和人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久坐少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为此,卫生部等单位在《致全国大众倡议书》中呼吁,自5月11日起每月的11日这天作为大众民间“步行日”,希望广大民众能在这天以“11路”代替汽车,健康低碳出行。

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一天的步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增加步行,增加运动,将每天都当成步行日,确立一个每天至少一万步的行动目标,保持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每天一万步,说难也不难,贵在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你健康吗?
后一篇:你敢试试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