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与“薄”客
(2010-05-10 08:39:38)
标签:
杂谈 |
开博已经半年过去,从中获取了不少的乐趣,感觉是到了爱不释手,难以身退的境地。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手拈来凑成文章,点击键盘便发表出去,好坏任人评说,自娱自乐,常有几分得意。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豆腐块大的一篇文章要想发表,也要看刊物编辑者是否满意,还要经过层层审核,最终发表了可能也已是被改的面目全非。而博客却不然,写博者有了极大的自主权。当然也有被过滤掉的时候,笔者就遇到过此类情况,至今仍然不明白是哪些词句被认为是“敏感词句”,又是怎样被定为“敏感词句”的,因此不知道要删除什么,也就干脆撤下来不发了事。但这毕竟是个别的事情,多数还都发到了博客空间,而且没感到有什么障碍。
实话实说,我之所以想到开博,完全是受了儿子的影响。半年前儿子出国务工,需要方便联系就在电脑上加装了QQ软件。儿子在QQ空间发表的几篇记录国外见闻的文章让我很受启发。
然而,写文章是需要文采的,在我看来作家多半都是些写作上的天才。作为工科毕业的我,自觉缺乏文采,多年来坚守一个述而不著的信条,因此,平时除了不得已而受命写些应景的机关应用文外,总是赧于动笔写任何东西。
儿子就曾问我:“你也出国多年,而且到过不少国家,怎么就没见你写过什么东西”,一句话也对我有所启迪和激励。是啊,行走于几十个国家,积攒了半生的经历,竟然还不如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他能把刚出国门那有限地感受,变成洋洋洒洒的文章,我为什么就不能试试。于是,就有了我的博客,就有了一篇接一篇的文章。有往事的回忆,有现实的拙见;有对境外见闻的远景描述,也有对身边小事的微距写照;有对美景的的赞誉,也有对时弊的针砭,也顺手转贴了一些网友的博文。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历历往事竟如细细涌泉,潺潺流出;随笔的兴趣一经建立,日常琐事竟也能娓娓道来,挥笔成文,全不顾别人是否见笑。
当然,比起文化人,我的这些东西根本就谈不上文章,可以说仅只是些文字的堆砌。不过平心而论,我原本就没有多高的期望,能当个堆砌匠已是心满意足了。况且博客之博大真如海阔天空,至今还有许多技巧难以掌握,仍在不断探索之中。也正因为此,我并不想过于张扬,招引更多的关注。有人曾不断提议要帮我增添点击率,我从未予以应答;还不断有人提出要加为好友,我也是沉默无应。虽然我把博文做了开放的设置,但我始终只想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小圈子里。“开放”是愿意向世人展露自己的心声,“局限”是谢绝更多的人来搅乱我的宁静,由是我的博客可能成了拒人于门外的“薄”客,只好请那些希望加为好友者见谅。
其实,我为博客取名“丛中笑”,不仅是因为它曾是当年我们在自编的油印小报上用过的刊名,存有我对那段往事的记忆;而主要的还是我十分欣赏这三个字所表达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意境。我的博客之所以不求客博,反而有“薄”客之举,就是不求如山花烂漫,只想能隐居丛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