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是杞人忧天
(2010-02-27 18:47:05)
标签:
杂谈 |
实话实说,我国的公立医院,名为“公立医院”,长期以来实则是“营利”医院。撇开其他的诸如各类器械收费不说,单单因为医院的药按规定可以加价,一盒药店只卖十几元的药,到了医院药房就会变成几十元、上百元,就很是被民众责怨。据医院人士透露,很保守的估计一般普通医院药品的加价收入也至少占到医院总收入的35%以上。近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0倍左右,但所负担的医疗费用却增长了130多倍。其中药品加价是医疗费用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这次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说白了就是今后公立医院将只能按进价开药。有人说这样一来“虚高药价有望成为历史”,“医院和医生的精力便不会集中在创收上,转而会集中在如何为患者服务上”。笔者认为这种预测过于乐观,如果没有严格的配套监管措施和严厉的惩处手段,如果政府不能以近似“高薪养廉”的魄力对公立医院大幅投入,所有美好的预测恐怕都只能是良好的愿望。
其实,医院对于药品的加价是放在明处的,上有加价比例规定所限,医院又有财务账目可查,要想在加价上乱来是不容易的。然而,进价却大有文章可做。从以往揭露出的医院的腐败案件中,人们不难看出药品采购是一个重要的腐败源。几块钱的药品,经过层层行贿,道道回扣的一番运作,能以几十倍的价格进入医院。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国家也不可能对厂家药品制作成本进行有效监控和合理限制。反正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国家也曾出台了一拨又一拨的药品限价目录,但是被限价的药品很快就会从药店销声匿迹,代之以改头换面的新药面世,市价比老牌子药品高出许多倍,国家又能奈他如何。况且同一种药,不同厂家的出厂价格原本就不一样,同一种药也会因稍稍添些花样被变幻出不同的价格,患者是被蒙在鼓里,医生确是心知肚明,最终用谁的药,用什么药,还是医院和医生说了算。高价进的药自然高价出,另加在明处的那十几个百分点,对于不良医院来说只是个小头。当然就这十几个百分点对医院来说,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简单的取消加价,谁能挡住医院不会“堤内损失堤外补”。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就能保证“医院和医生的精力便不会集中在创收上,转而会集中在如何为患者服务上”呢?
指导意见说,对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而减少的合理收入,要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这又是一个听起来优美而实际上极可能无法量化执行,也无法具体监管的空泛政策。首先,增设药事服务费和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如何确定。意见说“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又进一步展开说:既要“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又要考虑“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还要兼顾“本地财政能力”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听起来是兼顾各方、十分周全,实际上越是这样面面具到,处处兼顾的东西,就越可能沦为一句无法实施的空话。近几日在网上看到,对于新医改意见,医院担心的是政府补贴不能到位,百姓担心的却是怕减掉了明的药品加价,反而增添了更多的“药事服务”和“技术服务”等暗箱支出,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医疗费用不减反增。药品加价是看得见的,如果医院开出的药品贵,住院病人只好照单接受,其他门诊患者还可以转到平价药店另买便宜的。而服务却无法在药店买到,那就只有让医院“服务”,任凭医院宰割喽。只要运作得当,医院倒是既可以从服务费中增加收入,又可以从政府那边得到补偿,受害的只能是普通患者。
我国的公立医院因为“名不副实”而陷于十分尴尬之中,除了“以药养医机制”存在的弊端之外,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现有的有限资源不能公正的服务于最广大的普通民众,国家有限的医疗投入和公立医院里有限医疗资源,被包括各级官员在内的少数享受VIP服务的人占据了偏大比例,留给占人口大头的一般百姓的资源就显得捉襟见肘。公立医院改革就应该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真正把维护人民,特别是普通百姓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让贫民即便是没钱也能进医院得到最基本的医疗。笔者在国外,看到一些公立医院,和私人医院相比,条件和服务都相差很远,一些落后国家的公立医院比私立医院更是显得有些脏、乱、差。但它就是能够让穷人得到基本医疗保证。至于官员和有钱人可以到服务好、条件好的贵族医院去享受花大钱(只要他肯花钱,或是有地方给他出钱)就能得到的超值服务,完全没有必要搅合在普通公立医院里和平民百姓争夺有限的资源。
不管怎样改,公立医疗改革的指导思想只能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出发点和着眼点就应该是满足或逐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要,这也符合三个代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理念。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不是专家,也没有机会全文阅读《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仅只是从报纸上看到一些摘要内容。文中的担忧难免偏颇,也可能是杞人忧天。如果能事实上消除这些担忧,那就正是百姓之福,万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