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丛中笑
丛中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768
  • 关注人气: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兼听则明

(2009-12-04 20:37:43)
标签:

杂谈

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这在总体上讲可能是对的。我没有理由去怀疑对于我国经济形势的这种企稳向好的判断,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生于斯,活于斯,当然不希望国内经济出现任何问题。但良好的愿望,代替不了现实。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所限,当事者不见得比局外人看得清楚。在上下一致的判断声中,希望有些来自局外的声音能引起我们的经济决策者和经济学家们的重视。古语说:兼听则明,还是多听些不同声音为好。因此,我特意推介下面这篇文章,但愿文章所述及其判断都是杞人忧天。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29日文章】题:中国产能过剩的代价

世界已发生变化,但中国没有变。

中国针对世界金融危机采取的对策看似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这是一种假象。中国的解决方法是大幅增加投资,这将加剧产能过剩。中国采取高储蓄,高投资的经济模式使本国人民承受高昂代价,并使世界变得不稳定。中国早就应该进行彻底的改革。

中国欧盟商会最近发布了一份令人不安的报告,指出了6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2009年铝业的产能利用率预计为67%;风力发电业为70%;炼钢业为72%,水泥业为68%;化工业为80%;炼油业为85%。然而,巨大的额外产能仍在建设中。

产能过剩的规模令人瞠目结舌。2008年底,中国炼钢业产能为6.6亿吨,需求仅为4.7亿吨。二者之差大致相当于欧盟的总产出。但这份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还在建设的新产能就达到5800万吨。国内生产总值(GDP)竟由如此荒唐的支出推动,这是一种浪费,而非经济福祉。

外国生产商担心,中国的过剩产能与日俱增会对他们的市场产生影响。但这不只是特定行业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面更广的问题。中国变得依赖于一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增加明年的过剩产能,用投资解决今年的产能过剩问题。

在中国当前的发展模式下,政府对家庭收入征税以支持企业利润。企业储蓄现已占中国庞大储蓄额的一半以上。由于消费增速往往低于GDP增速,过剩产能只能通过更多的投资或出口得到利用。今年,经济危机使后都变得不可能。但中国需要再度扩大出口。结果很可能是一场贸易体系内的危机。

中国的贸易伙伴不得不与这个崛起中的巨人接触。他们必须说明,他们不能、也不会吸收中国严重扭曲的发展模式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但他们可以指出,这种模式也损害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必须把收入从企业向家庭转移,把支出从投资向消费转移。这需要中国推行大规模结构性改革。这种改革必须从现在就开始。现在其实可能已为时过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