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标签:
校园漫步昨日与明天法学院邹韬奋天开眼 |
分类: 行行摄摄 |
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英语: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ECUPL),原名为华东政法学院,是一所以法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位于中国上海,目前拥有长宁和松江两个校区,长宁校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为原圣约翰大学的校园,松江校区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松江大学城龙源路555号。
华东政法学院在1952年6月14日立案筹建,1952年10月开始正式筹建,由东吴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政治系与法律系、圣约翰大学政治系、复旦大学政治系与法律系、沪江大学政治系与社会系以及震旦大学、上海学院、安徽大学和厦门大学的法律系等9所高校中的12个院系于1953年9月合并而成,院址在原圣约翰大学校址。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为原圣约翰大学旧址。原圣约翰大学古朴典雅的校园建筑系1939年之前约60年间建造。这群中西合璧的校舍,在建造时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人们称这为约翰式的中国高等学校著名建筑群,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5年将它们列入“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体育室位于韬奋楼(怀施堂)以北,其前身为简陋健身房,
1918年6月30日安置隅石,1919年11月15日举行顾斐德纪念体育室落成典礼。内有中国大学第一座室内温水游泳池,1998年改游泳池及浴室设备为学生健身等用房。
韬奋楼(原名怀施堂)于1894年1月26日举行奠基典礼。系拆除1879年4月建筑的四合院,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旧继续不绝之意。1895年2月19日举行落成典礼。基地面积3242平方米,建筑面积5061平方米,砖木结构,计87个房间。该楼的建筑图纸,在美国绘就,保存着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特点,当时屋顶四角皆为曲线形(于1959年大修时改为直线形)。南面中间,原图设计是塔楼,后采纳了约大科学系主任顾斐德教授提议,改为钟楼(大钟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E.HOWARD联合公司铸造),钟不仅适应约大师生的需要,也方便了附近一带群众。在当时,该楼是创始中国式学院的建筑,也是教会学校建筑中最佳校舍。在该楼落成典礼上,为纪念约大创始人施勒楚斯基(S.I.J.Schereschewsky),正式命名该楼为怀施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约大师生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要求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于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同意更改楼名。
老图书馆(即5号楼)于1915年岁首举行奠定隅石典礼,次年初夏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