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胭脂沟今昔——寻北觅雪之旅3


标签:
胭脂沟李金镛金圣采金小镇天开眼旅游 |
分类: 行行摄摄 |
离开洛古河村,直奔下一个目的地——胭脂沟。
本来从洛古河村至胭脂沟只有40公里,就算路况不好,我们开车最多半小时就能到达。奔驰了几十公里的山路才看到这么一户人家,急忙停车问路。
因为修路,我们只能回到漠河至北极村的高速上,然后再驶往胭脂沟啦!多跑100多公里的冤枉路啊!久居山中见不到陌生人的小狗对我们的到来显然比它的主人要热情得多。
一处林场,规模不大的一个小镇。在车窗外一闪而过。
我不知道在国内专门为一个县城建设的机场除了漠河县机场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但我知道在国内拥有仅仅服务于自己机场的县城一定是少之又少啊!
那么为一个小村子修建的高速公路可能一样的少之又少。漠河县至北极村的高速公路可谓绝无仅有了,在如此高纬度高寒地区为一个小村庄修建高速公路我还真的没见过。看看这路面,因为地下是深达15米的常年冻土带,公路的修建可谓难度极大,路面也是用“地面砖”样的东西铺就的。
开车飞驰在这条公路上心中惬意极了!
虽然是十一长假外出,可是一点儿没有南方高速公路变停车场的无奈。
宽阔的大路上偶尔见到的车辆会让我们觉得是那样的亲切。
放眼向前,心中有种“极目楚天舒”的畅快!
有时为了排除单车独行的孤独寂寞,我们会跟着偶遇的车辆飞驰上好长好长时间。
胭脂沟到了!
胭脂沟位于漠河县金沟林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5'至122°34',北纬53°15'至53°22'之间,又名“老沟”、“老金沟”,从清末至今一直是淘金圣地。
胭脂沟又称老金沟。它全长14公里,是额木尔河的一条支流,以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
胭脂沟从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沙土已被筛淘过几十遍,但是,至今仍可以淘到黄金,可见这里黄金储量之丰富。
1877年,一位鄂伦春老人在此葬马掘穴,发现许多金苗,并在老沟河底捞起一把河沙,其中金沫几乎占了一半。
其后,大批俄国人和中国人来此窃采。
最多时达到一万多人,仅1883年至1884年两年就盗采21.9万余两黄金。
胭脂沟北侧即为著名的观音山。
这里供奉的10.8米高北极林海观音像坐北朝南,四周古树参天威严壮观。
按照观音山的整体规划图,整座山从空中俯瞰就是一座观音像。观音头处即为此北极林海观音像所在位置,观音的身躯即为整个向南的山坡,而观音站立的莲花宝座就是闻名中外的胭脂沟金矿之所。
半山腰处是一处寺庙,名曰:北灵寺。此时正在大兴土木。
1887年清政府指令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办建立漠河金厂,调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主持办理。
李金镛经过实地考察后,于1888年10月正式上山开矿,创办漠河金厂,
由于李金庸的清正廉洁,不辞辛苦,苦心经营,老沟的黄金开采达到了顶盛时期。
890年 ,李金镛病故,创办的漠河金矿达到了清政府的办矿宗旨----兴利实边。
经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恩准,在漠河上道盘(今金沟林场所在地)附近为李金镛建祠堂一座,
祠堂内有木雕像一尊,以木结构建造,至民国末年被毁。
祠堂内设有李金镛牌位,生平及当时采金所使用过的工具。
昔日的著名金矿,今日将成为旅游胜地。
至于胭脂沟名字的由来,那可有好多说法。
当初朝廷修建祠堂的目的,一是表彰他的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对他清正廉洁的推崇。
李金镛塑像。
李金镛俯瞰着今日的胭脂沟。
李金镛的照片。
展出的淘金工具。
画像上的人物都曾经是李金镛的幕僚。
天开眼 摄于 漠河胭脂沟
20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