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雁塔全貌




以上几幅为在小雁塔最顶层俯瞰西安市容颜
小雁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东段南侧的荐福寺内,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雁塔晨钟”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荐福寺创建于唐代,初名献福寺,为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睿宗李旦为其父高宗死后献福而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名为荐福寺,寺内有佛殿、佛塔、金像、壁画。寺内还保存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的巨大铁钟,每天早晨寺内会定时敲钟,钟声清亮,数十里内都可听到。
著名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年~710年),当时塔院并不在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但依旧是荐福寺的一部分。荐福寺于大慈恩寺一起在皇家的庇护下走向兴盛。到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时,荐福寺被敕令保留20僧人维持香火,由盛至衰。唐末的的兵火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文字记录来看,这时荐福寺已迁入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
明代开始了荐福寺的中兴,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维先进保留的格局。明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荐这里殿堂荒废,虽发愿重修。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勺思吉向朝廷乞赐寺名。如今的“敕赐荐福寺”就是当年英宗皇帝的亲笔。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由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辛亥革命后,荐福寺伴随着战乱再次走向低落,并受到了战火的摧残。1926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国民党军队占住。其间天主教会的英国人曾开设过苦儿院来收容战争孤儿。但1938年后就成为军营,小雁塔也成为高级军事指挥部。胡宗南撤离后,中央党校五分部进驻。1949年至1957年寺内殿宇被党校、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派出所、农业技术推广站、电影放映队等机关占用。1958年后文物部门接管了荐福寺,开始了对荐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复。1964年~1965年对寺、塔多处进行了加固和修复,基本保持了古物的原貌。文革期间,荐福寺的东、西院有被小学和部队占用,直到1989年以后才清退干净。
荐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唐高僧义净从长安出发,经广州取海路到印度,历时25年,游历30余国,带回佛经400余部,于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回到洛阳,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入荐福寺译经。唐中宗复位的景龙年间(公元707~709年)于荐福寺所在的开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图院中修造了15层的佛塔,即为小雁塔。小雁塔在唐宋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由于此塔比慈恩寺大雁塔小,其高43.3米,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比26,皆比大雁塔小,故称小雁塔。
小雁塔的特点是塔形玲珑秀丽,属于密檐式砖结构建筑,塔壁不设柱额,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塔身宽度自下而上逐渐递减,愈上愈促,全部轮廓呈现出娇媚舒畅的锥形形状,造型优美,比例均匀。原为15级,约45米高,现存13级,约43.3米高。该塔塔平面为正方形,各层南北两面均开有半圆形拱门,塔内设有木梯,游人由此登上塔顶可以饱览西安市内风光。

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关中八景又名长安八景,是指关中地区八处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其中的一景雁塔晨钟就在这里,将一首咏赞此景的古诗奉献给大家。
雁塔晨钟
清·朱集义
噌吰初破晓来霜
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
千秋胜迹总苍茫


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位于西安城墙以南约2公里处,总占地面积约254亩。院址以著名的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了一个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文化气氛浓厚的高品位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博物馆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创意设计,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理念创作,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同院的小雁塔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西安博物院总投资2.2亿元,2000多件珍贵文物在这里首次亮相。西安博物院的落成,结束了十三朝古都西安没有大型市级博物馆的历史。
西安博物院由我国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女士设计,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布局。博物馆陈列面积有5000余平方米。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13万件,其中拥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00件,并有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朝代,形成了文物等级高、代表性强、影响面广的藏品特点。博物院使用了反映当今高科电子技术及影像、声像技术的展示手法,首次展出各类精品文物2000余件。

博物院内

展品

唐代仕女俑,据说其中的一款的发型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了。

展品

博物院附近

气势不凡的西安博物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