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哈尔滨远东最大的教堂随拍旅游 |
分类: 行行摄摄 |
圣索菲亚教堂全貌
教堂一部分
教堂外墙上宗教色彩浓郁的油画
看过一组照片,我们该详细地了解一下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了。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的随军教堂,全木结构,占地面积721平方米,通高53.35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布局,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1911年,在木墙外砌了一层砖墙,成为砖木结构式教堂。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中外。
换一个角度看教堂高高的圆顶
哈尔滨解放后,苏联政府将教堂产权移交给哈尔滨市政府。1960年教堂关闭后,曾作为哈一百的仓库、话剧院的练功房等。文革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破坏,建筑主体破损,教堂内壁画、乐钟、十字架丢失。1986年,教堂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2日,哈尔滨市政府对教堂进行保护性修复,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历时80余天,后命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1997年9月2日,饱经沧桑的索菲亚教堂恢复了历史原貌,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教堂内巨大的吊灯
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弘,精美绝伦。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为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响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
教堂内斑驳的墙壁和墙上的油画,让人感到教堂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它有好多故事要讲给你听。
教堂内穹顶全貌
每一面墙上都尽显沧桑
室内油画
这幅《最后的晚餐》向人们讲述着什么,还是看着人们在做什么?
年轻的参观者
历史脚印的寻觅者
2000年,市政府组织了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广场扩建、中心休闲广场建设及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设工程。建筑艺术广场扩建和中心休闲广场建设工程于2000年10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扩建后的建筑艺术广场面积由6000平方米增至10000平方米,中心广场面积36154平方米。
下面是一组建筑艺术广场附近的建筑景观和人文风情
这里的建筑真的就是艺术!
商铺林立
休闲参观者络绎不绝,当然要拍照留念了!
看看自己拍摄的作品
除了艺术还是艺术
噢耶,\(^o^)/!
很有职业素养的母亲摄影师
具有不错模特潜质的女儿
教堂上纳凉休息的鸽子
广场上纳凉休息的美女
广场的四周这样的商场很多
80元钱,40分钟,只要你付出这些代价,你就可以得到一张不错的画像。
古老的“艺术”四周是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
男人就应该听话!不仅要认真听,还要认真做!否则——还说你!!!
她指向哪里,我忘记了。但我要离开这些精神上的享受去进行物质享受去了——午餐的时间到了。
回头再看一眼广场
这恢弘的教堂,你只要看一眼就绝不会忘记,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