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测试卷
| 分类: 考试题库 |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52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2、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4分)
缘(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上元就是元宵节,至日就是冬至日,仲秋就是重阳节。
B、古建筑中,厢指正房前两侧的房子,榭指建在台上的亭子之类,栋指栋梁,椽指钉在梁上以承瓦的木条。
C、在科举制度中,乡试在八月举行,古称秋闱;会试在二月(或三月)举行,古称春闱。
D、古代座次以向东为尊,向南次之,向西为卑。列位以右为上,乘车则以左为尊。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影响考试状态。
B.随着广彩制造和粤剧的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受到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C.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中小学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二背记默写:(10分)
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8、青树翠蔓,---------------,---------------------。《小石潭记》
9、卧右膝,--------------,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核舟记》
10、求之不得,——————,悠哉悠哉,-----------------。《关雎》
1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蒹葭》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1)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2)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
(3)树比人活得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4)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5)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6)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7)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8)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9)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10)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11)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有删改)
12、与人相比,树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概括作答,分条陈述。(4分)
答:
13、作者说“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又说“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失望”“悲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文章所写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1,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5、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字,竟不见
16、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2,比较阅读:(18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以其境过清(
c俶尔远逝(
18、翻译下列句子。(6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9、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
乙:
20、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4分)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上元就是元宵节,至日就是冬至日,仲秋就是重阳节。
B、古建筑中,厢指正房前两侧的房子,榭指建在台上的亭子之类,栋指栋梁,椽指钉在梁上以承瓦的木条。
C、在科举制度中,乡试在八月举行,古称秋闱;会试在二月(或三月)举行,古称春闱。
D、古代座次以向东为尊,向南次之,向西为卑。列位以右为上,乘车则以左为尊。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影响考试状态。
B.随着广彩制造和粤剧的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受到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C.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中小学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12、树是伟岸的;树活得长久;树绝对不伤人;树是坚忍的。(答对一点计1分)
13、因小草没有如预想中的谦卑而失望(2分,意思相近即可);因人在小草面前的软弱和无能而感到“悲哀”(2分,意思相近即可)。作用:欲扬先抑,用自身的心理感受反衬小草的坦然与自信、乐观与坚强,引出对小草的赞美,突出“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的主旨(2分)。
14、答:以大树衬托(或对比)小草。用大树的生命悠久衬托(或对比)小草的生命短暂,用大树的声名远播衬托(或对比)小草的平凡渺小,用大树的庄严伟岸衬托(或对比)小草的柔软弱小,以此突出小草的坦然与自信、乐观与坚强。(答出手法得1分,答出一个对比内容得1分,答出小草的精神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15、一个“梅”字
16、特点:以味觉代替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联系: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提示:“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
答案17、因为
18、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9、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20、借景抒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