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聚清凉寺
文/南枫
昨日大雾弥漫,今儿丽日高悬。在去清凉寺的路上,我这个“秋色控、摄影迷”已想到法眼祖庭清凉寺新殿的碧瓦、红墙,清凉山的银杏、红枫与湛蓝的天空组成的画面,将是何等明丽璀璨。
我与彭城诗人、才子孔伯祥、金陵红学家、翻译家郑立德约定上午10点在清凉山山门会面同往清凉寺。每次见面都是他二位先到,惭愧今天依旧,只因我在公交车上撰腹稿走了神,坐过了站点,下车又折回。
我等上山,先在“清凉小院”与道森居士见了面,居士说法师已在殿前平台等候我仨,天气寒冷,顿时心中涌上一股暖流。
上到大殿左侧平台,顿觉阳光耀眼,在白玉栏前,果见理海法师已端坐等候,他身着棕色棉法袍,头戴绒法帽,逆光的形象,给人以平实、亲和之感。因为熟悉与好感,让吾侪在法师面前已无僧俗之隔阂。
法师起身,挪动座椅,招呼我等落座,随即安排上茶款待,这是他一贯的待客之礼了。
今与法师茶聊并无固定话题,但不外乎佛教、文化与社会生活之内容。理海法师是有较高知名度的佛学专家,但他所好不限于佛学,涉及诸多社会、历史、文化甚至现代科学的问题,他都能给人以入情入理的开示与启发。法师今天茶聊提到的文化人要注重“养心”,茗茶亦是养心之媒介,着实令人信服。
身为茶文化学者的道森居士,在茶学领域自是“不二法门”,近年来的研究与感受是茶道与禅的不可分割。我亦爱茶,却无茶文化,但几年来在道森兄影响之下,已初识“禅茶一味”之道理。
伯祥带来了在彭城设计印制的新年山水挂历,上面印有法师今夏赠我等扇面上的题书:“宽心生福”。伯祥真乃有心人也!
法师书如其人,其书体走出书帖,自成风范,饱满、厚实而收放不失灵动,我觉得看过一眼便不会忘记。
伯祥这次当面向法师提出为徐州市铜山区佛教协会书写“般若”二字用作摩崖石刻,法师爽快应承。令人想不到的是,原以为不知哪一天可以取到法师墨宝,没想到用过午餐不久,法师已写好“般若”二字,并分别给我们三人各书一幅:养心、所行无碍、志存高远。伯祥由衷赞叹理海法师行事规矩用心,修行不凡。
我人已高龄,今幸获法师所赠“志存高远”,如此勉励,非同小可也!
2024.12.8.于金陵临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