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南建中先生郑立德教授谒访南京清凉寺理海大和尚

随南建中先生
郑立德教授谒访南京清凉寺理海大和尚
孔伯祥
佛寺清凉寺,禅宗法眼宗。乘风登梵阁,览胜阅青松。
俯望秦淮秀,宏开祖道雍。随缘观气象,著意扩心胸。
如许同舟度,再适此地逢。舒心宣圣教,合掌礼灵踪。
远眺云千叠,遥看路万重。高僧增壮略,法界镇生凶。
首刹沧桑在,六朝新貌容。金陵秋正好,兴教筑高峰。
大德传薪火,僧伽敲寺钟。重阳诗朗诵,大雅喜跟从。
2024年9月18日
法眼祖庭览新宇
文/南枫
台风一夜过境,金陵安然无恙,昨夜得见“彩云追月”,今晨又逢天朗气清。中秋佳节如此美妙,南京人何等福气?
日前与红学家郑立德、诗人孔伯祥约好,今儿上午十点,一起前往古清凉寺,拜会金陵佛界精英,佛学家、清凉寺住持理海法师,并藉此参观新建的“法眼祖庭”。
得知我们今日前去拜会,百忙中的理海法师与学人道森居士早已在寺中禅院等候,机缘巧合,明天法师就要外出远足了。
伯祥带去了个人新版诗集、主编的诗刊等,立德教授带去了自“辑校修注评”的巨著《红楼梦》等,理海法师与道森居士,甚是欣赏,当时就翻看起来。我只有两幅拙书“静能生慧”、“禅茶一味”奉上,好在我与法师、道森是多年文友、书友,知道他们不会介意。
道森无意中与我谈起了《徐州日报》资深摄影记者徐枫与其弟徐瑞岳教授,并感慨徐瑞岳的英年早逝。早年他去徐州时,还曾在徐家位于城西立达路的居所住宿,他却不知我与徐氏兄弟是老邻亦是老友。我与道森兄相识近10年,亦师亦友,直到今天他在禅院道出了这层关系。理海法师感言:这就是你们的缘分啊!我想既入佛地,此亦佛缘也!
道森居士知我们想先睹新建的“法眼祖庭”殿堂,便起身带我们前去。他笃学文史,对清凉寺尤为上心,正所谓“庙堂有贤相”,清凉寺选对了人也!道森精神矍铄,精力充沛,完全不像一位耄耋老人。
寺庙路边见一佛陀形态的巨石,上镌理海法师的题字:“清凉问佛”,颇有禅意,我们留了影。
进入一层宽敞雅致的“妙法堂”,其地下可见的明代建筑遗址令人惊叹不已(此前不知)。其堂顶照明的几盏“银灯”亦惹人眼,道森告知,此灯不用电源,乃是采用的自然光源,这是一种科技采光,上到房顶便一目了然。
看到多间厢房还在清理中,我只希望法眼祖庭能给以后的“诗书画院”辟出一块场地,以弘扬传统文化与佛法。
进入上层宝殿,但见佛祖、菩萨等塑像金光璀璨夺目,形象极美,就连两边威武的十八罗汉也是“和颜悦色”,毫无“恐怖”之感。这与其他寺庙截然不同。而且这些塑像并非泥胎,皆为木刻精雕,匠心独具,令人多了份钦敬。
大殿内的壁画彩绘让昔日的寒寺蓬荜生辉,画中题款乃理海法师亲自登梯题写,足见其虔诚之心。绘画内容展现了清凉寺的历史渊源与主旨,弘扬了佛法经典。道森居士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可见他多年来钻研佛学史学用心用情之深。
午时,清凉寺盛情款待斋饭,素菜品种之多令人目不暇顾
,道森居士对我们也多有照顾。
临别清凉寺,理海法师以法扇相送,上书“宽心生福——法眼祖庭理海”,这是法师的美好期望与祝福了。此来幸运,我等为此欣慰之至!
2024.9.18.匆匆记于秦淮河畔临芳轩
前一篇:赞“甲辰中秋东山祈福赏月雅集”
后一篇:踏莎行·雨中游莫愁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