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东坡诗社八友探访徐门石潭苏轼谢雨处

浣溪沙·东坡诗社八友探访徐门石潭苏轼谢雨处
2023-06-03
一
仰慕英雄效圣贤,东坡八友觅清欢,石潭仙境捧甘泉。
霖雨苍生碑可在?伟人仁德史相传,几多感慨意拳拳。
二
造访龙潭举步艰,屏声敛气网墙翻,古稀老孔恰当年。
秘境寻踪诗友聚,徐门揽胜梦儿圆,相思入韵把词填。
三
山下高楼耸碧穹,松间沙路古今同,石潭怀远趣无穷。
不绝声名传百代,长存风范冠群雄,清泉两眼忆坡翁。
四
外祖坟陵久未参,近邻就是老龙潭,松间放眼塔西南。
笔下常寻亲友事,儿时记忆与谁谈。一怀思绪涌心尖。
五
寂寂石潭设网墙,寻幽览胜未迷茫,缘来相聚共擎觞。
耳畔尤存苏轼语,心间尚记屈原伤,如今此地美名扬。
2013年6月3日癸卯四月十六,芒种前四日。彭城东坡诗社一行八人相约寻访当日苏轼祈雨之石潭。时值初夏,农收正忙,此时恰与苏轼作《浣溪沙》五首节令同时。苏轼曾自题云:“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今日之石潭,则位于城东蟠桃山南坡,须从前蟠桃小区南院墙内穿小门而入。沿崎岖蜿蜒小径向西,渐而折南,于某军防铁丝网处止步。有热心村民介绍,石潭即在此网后,入得此网,须再循一小草径走几十米便是。余于众人之中年纪最轻,当即率先攀网而入,随后淮放兄、老孔兄亦略展轻功,飞身而入,其身形之矫健,动作之敏捷,不逊江湖高人矣。行不多时,果于信号塔边寻得一偏僻野径,拨草撩叶,终得见泉源。两只圆形泉眼,如人眼相伴而生,清泉汩汩外流。水质清澈甘冽,捧水洗面后则光嫩丝滑。三人大喜过望,纷纷留影拍照,发于群中,与诸诗友共享。归途中与其余诗友谈及,皆认为此处历史遗迹极为珍贵,应吁请当局重视加以重修,存于后世。(刘红军题记)


老龙潭山苏轼谢雨处在宝莲寺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