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禅意书法的点滴体会一 孙方
禅,梵文,静虑之意。
禅意,即心意,清净息虑之意。
禅意书法,即以清净息虑之心境融入书法艺术之中。
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拈起一枝金莲花微笑一下,一语不发。众弟子、菩萨不知何意,只有大弟子迦叶会心一笑。佛祖便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传给迦叶,是为禅宗初祖。
禅宗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渡海来中国传播禅宗,是为中国禅宗始祖。六传至慧能,逐步与中华文化相融和,对中华文化诸多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对诗、书画影响尤深。遂有禅诗、禅画、禅书的出现,将诗、书、画升华至禅的境界。
禅意书法已形成一门理论研究的学问和书法艺术的门类。
我在写禅意书法中有几点体会:
其一,禅意应清净。写字时要静下心来,以安静的心境来书写,这样写出的字就有了安静之气。不仅楷书要有安静之气,各种书体都需要有安静之气,动中寓静。前人评怀素狂草说:“可贵之处在于有静穆之气"。当前社会上充斥着浮燥之风气,浮燥之风也吹到书法中来。以浮燥之心情写字,字里行间也会显现浮燥之气。
书为心画,心是书法之本。安静的书法中可窥见安静之心,浮燥书法中亦可窥见浮燥之心,应以安静之心克服浮燥之气。
其二,禅意应息虑。虑即私心妄念。息虑即不使各种私心妄念来干扰书法艺术的创作。要以清净纯洁的心境来书写。这样写出的字就会有洁净安详之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了追名逐利之心,在书法中即易哗众取宠,矫揉造作,忸怩作态,流于世俗。为名利而书,非本心本性之书。其三,禅修要明心见性,书法中也要见心见性。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本心本性既是先天的也有后天学养的成份,是先天良知和后天学养的总和。
天性,清静善良铸成书家人品:后天学养铸成书家书品。
后天学养中主要是传统文化的学习修养。书法艺术本是中华传统文化凝结的精华。既应认真学习传统书法艺术,又要广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腹有诗书气自华,将传统文化融入书法艺术之中,胸无点墨岂能写好字。
其四,以无心之境作书,此为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不住善恶,不住是非,随心所欲,了无滞碍。无所住即不执着,书法艺术达到一定高度也要去执。着意于法为法执,着意于意为意执。
苏东坡说:“无意于佳乃佳"。
黄庭坚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米芾说:“安排费工岂能垂世"。又说:“无刻意造作乃佳”。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即为王羲之无意于书之率性之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