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大勤先生结集《徐州往事拾零》出版发行

(2021-02-02 17:35:37)

王大勤先生结集《徐州往事拾零》出版发行

王大勤先生结集《徐州往事拾零》出版发行

连缀城市人文风貌

退休后矢志文史写作,七旬老人结集《徐州往事拾零》

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1月27日的《中华读书报》刊登的《做学问的三种现象》一文说当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作学问的有三种现象,第一种是评上正高(级职称)开始做真学问,第二种是退出领导岗位后看真正的学术影响力,第三种是退休后把谋生职业升华为人生的信仰,而第三种在退休后所做的贡献,往往不可估量。

18年前,王大勤从岗位退休后,便致力于徐州文史研究,将有关徐州及徐州人的记忆碎片从时光中捡拾、连缀,形成一篇篇生动而有凭可据的文史类文章。本月初,他将往期旧文和近来新作计60余篇汇编成《徐州往事拾零》。600余页的一部厚书,记载了徐州历史的厚重,也浸满了王老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老有所好,“走近多彩世界”

1月23日上午,云龙书院公益讲座由宿迁学院讲师张福贵主讲《亮节江淮君子水:徐州府举人黄以霖的历史世界》。9点不到,78岁的王大勤即来到书院,为的是与主讲人、年轻学者张福贵探讨黄以霖与徐州乡贤王学渊的交往轶事。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四力”在已然退休的王老身上体现得一点不逊于专业人士。自退休之后,他一心扑在浩瀚的地方史籍中,从研读到摘抄到写作、研究,乐此不疲。

像多数人一样,王大勤初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遍游名山大川,并将见闻心得结集成《走近多彩世界》,与读者分享异国他乡的乡土风情。然而很快,他便将游历的目的地锁定在了更多彩的家乡。

“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大量遗台故垒告诉人们,这片古老的热土是汉文化当之无愧的发源地。徐州世代英才辈出,开国帝王、著名将相、诗书大家、词坛领袖,无不济济于世。”祖籍铜山、在职时长期从事机关秘书工作的王老对家乡的爱溢于言表,“千古龙飞地,处处尽风流。徐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当我们去寻觅前人的足迹,追慕前人的背影,试图找回已经尘封或将要失落的文明碎片时,文献中记录的每个字和知情人的每句话,都显得珍贵和重要。”

老有所乐,“走遍古彭大地”

徐州市图书馆、江苏师大图书馆、徐州博物馆、徐州档案馆等单位保管档案和古籍的负责人对王大勤多不陌生。市图书馆副馆长王仁同说:“许多时候,开馆后古籍部迎来的第一位读者便是王老,每次他都提前写好书目,然后坐在那里安静地查阅、抄写,专注忘我的精神令人感动。”

“历史行走着,愈走愈远;历史掩埋着,愈埋愈深,追寻历史,复活记忆,再现光华,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和引以为傲的职责。”怀着这样的想法和由此带来的动力,王大勤查阅了市、县、乡志书50多部,各类业务部门志书30多部,市县《文史资料》60多册,各类印刷本和手抄本诗集40多本,各类报刊数十种,还走访80岁以上的老人数十人,他的第二本散文《走遍古彭大地》就在这样的辛苦耕耘中出版。

一座座尘封的楼台、一块块模糊的碑刻、一幕幕鲜活的民生经由他的文字,从时光中向徐州人及远方宾朋展示了一个古老又青春的徐州。王大勤说:“我作为一个有幸出生于此、生长于斯的徐州人,很久以来就试图把耳闻目睹的家乡大好河山、历史印迹和名人韵事,以游记的形式编纂成册,以期更好地宣传徐州、服务经济。为此,几十年来我常翻阅有关资料,并趁工作之便进行实地考察、找知情人谈古论今,心记笔录,于是便日积月累了这些关于古彭大地风光和胜迹的短文。”

老有所为,“珍重乡贤结古缘”

《珍重乡贤结古缘》是王老10年前结集的另一部作品。他说:“老有所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作为一位古稀老人,何以为好?何以为乐?何以所为?我觉得能够搜集整理点滴地方文史资料,编印成册,无偿地送给社会各个方面,借以宣传徐州,服务经济,这大约就是我后半生的所好、所乐和所为。”

这部作品集把50多年间徐州的文化名流、学术著作、学校建设、报刊出版、地方志书、文化沙龙、文化收藏、戏剧舞蹈、地方歌曲、图书馆藏、园林建设以及文化遗存保护等方方面面都汇集、梳理得井然有秩,堪称为清末民初徐州文化的百科全书。

本次新结集的《徐州往事拾零》,作者虽自谦为“拾零”,实则是一部近50万字的煌煌巨作,分为8个板块:公仆政声篇、文人雅士篇、农林水利篇、辛亥记忆篇、抗日烽火篇、文化博览篇、牧师教会篇、其它轶闻篇。因为记者在《彭城晚报》曾编发过王老大量的文史稿件,熟悉的篇目实乃是他往期文史作品和近年新品的精华。

徐州文史学者田秉锷感慨道:“大勤先生自退休,即不避劳力之疲、劳心之苦而投身于徐州地方文化之研究,虽皓首而无倦。”“徐州地方史研究面临的问题是资料匮乏而断档,这是每一个关注徐州地方史的朋友都会深感头痛的难题。知其难为而有为,许多年少的、年长的朋友纷纷加入到徐州地方文献蒐求的群体,这让我深深敬佩。面对大勤先生的‘往事拾零’,我领悟了老而有为的含义。”

短评

史海淘金 续接文脉

《走近多彩世界》《走遍古彭大地》《珍重乡贤结古缘》是王老不同时期的三部书,仅从书名字意,似乎也记录了他不断深入地方文化研究、史海淘金续接文脉的写作历程。

历史上的徐州是大彭氏族的立国之所,是汉文化的发祥之地,亦是各路英雄展示才华的大舞台。而今的徐州,不仅被国务院明确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而且在广集重智,推动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的发展,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

徐州知名作家董尧曾说:“如若问起徐州历史文化底蕴有多么深厚,恐怕没有人能够完美地回答出来,但是,徐州历史文化,又绝不是说不清楚的问题。那便是由众多有识之士或就历史阶段,或就文化分类,潜心会神,广征博采,已经或者正在逐项说清楚。当代学者王大勤先生便是这样一位有识之士。”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徐州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胜迹众多,代出英才,尤多贤达,一般不从事地方文史研究的人对徐州的过往知之甚少。千古龙飞地,风流映山川,每一个徐州人都有责任拿起手中的笔,去赞美她、歌唱她,将家乡的草一木、一山一水、人一事、一景一物抒之笔端,使之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图片:

王大勤与宿迁学者张福贵在云龙书院

王大勤在彭城晚报《彭城周末》发表的文化专题

《徐州往事拾零》封面

王大勤先生结集《徐州往事拾零》出版发行

王大勤先生结集《徐州往事拾零》出版发行

王大勤先生结集《徐州往事拾零》出版发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