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剪子股、土山、西南土城街的记忆
孔伯祥
脚步匆匆,时光急急。炎凉世态常回忆。我今追梦遣情怀,是非荣辱心头集。
旧貌无踪,老街有迹。彭城故地风流觅。敲诗捉韵醉流年,红尘路上诗香溢。
.
这张照片很珍贵,这是剪子股向南右边的一条路,叫彭城南路,原是石板路。经过土山、念佛堂(奉亲庵)、御桥口到云龙山。剪子股向南另一条路叫土城巷。照片右边房子的后面就是土山(土山汉墓)。左边小房子是杂货店和丸子汤店,高房子是奉亲庵大殿(念佛堂),奉亲庵坐西朝东,两进大院子,小时候我在大殿听过念经,也看过法会(1987年奉亲庵新大殿落成,我请的观音菩萨也同众佛像一起开的光)。任宪忠同学住在大殿右侧三间房,上小学时,经常去他家做作业和晚自习。他房后是光明巷,也叫黑老鸹巷,南北朝向,南到御桥口云龙山。巷内住家的大门没有朝东的,几乎都是朝西,我母亲的娘家在巷内第三个院,大外奶奶住门口西屋,有一次我见她用长长的钢针刺进自己的乳头内止疼,痛苦极了。
徐州土山(土山汉墓),位于云龙山北麓,彭城路剪子股西。山上种了很多梧桐树,我们放学后经常去爬上游玩。记得有一次,李守志把他哥哥的号带到土山上去吹,我也想练习练习,还真的能吹响了。但遗憾的是号嘴不知什么时候丢了,要我赔钱,我很长时间才偷偷攒了六毛五分钱给他,还是听了表兄学仁的建议,把衣柜上的铜把手和铜戒尺卖到了英士街铜匠铺(千里巷北口斜对面一家)方了却了心事(那时在云龙电影院看电影是五分钱一场)。
1969年,住在土山北坡的孙姓居民取土脱坯盖房子时在土山东北角发现一座古墓,当时胆大的顺着放到洞口的一颗梧桐树都陆续下去看了,还有拿东西回家的。我胆儿小,愣是不敢下去,上午在洞口看到的彩塑人,吃过饭再去看就没了,可能风化了,也可能被人多踏碎了。晚上在洞里拿到东西的人,都被街道配合博物馆和军管会的人连夜都给要走了,我还到御桥口刘云龙家问了问。70年春夏,部队又来了很多人把土山围了起来,清理墓室大约十几天不让我们从土山边走去上学(我家在土山南侧,我的学校石磊巷和师范学校都在在土山北面)。直到30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里头可不止一座墓,竟有三座,又清理出很多宝贝。1977年,徐州博物馆在在一号墓南侧,又发现另一更大规模的墓,编为二号墓。1979年,从一号墓出土了一件银镂玉衣,全长1.7米,由2600多块玉片用银丝编缀而成。多年来,老百姓一直将土山称作范增墓。至此才明确知道老人们传说的土山不是范增墓,很多杜撰的故事也烟消云散。2002年,因建设市中医院病房大楼,在土山西北坡下,土山3号墓被发现,到现在,土山汉墓的发掘延续了50年的时间(土山汉墓拿身份证可去墓室参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