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好来艺社成立七周年庆“董氏碑廊”雅集
五月一号在汉王举办好来艺社成立七周年庆暨参观碑廊、举办笔会活动。特邀:李丽、李敏、魏新建、张亦伟、程建安、刘红军、王桂才、周铭健,李家斌、胡光明、柴新红、金孝民、王广哲、陈震、沈桂枝、戴月、周玉茹、李彬、周春红、董祥、孔伯祥等先生参加。
上午一行十余人,来到了董老家。进行了好来艺社成立七周年的庆典,会上颁发了几位新任聘书。参观了董氏碑廊和董老的藏品与董老的作品及荣誉证书。中午接受了董老父子酒宴款待。下午又安排了樱桃园采摘活动,大家为了表示谢意,纷纷吟诗作对,把情感融入到诗里,来赞美董老父子的仁慈和智慧传承。
好来艺社成立七周年感吟
孔伯祥
一
一路同心,醉墨题香招雅客;
七年苦志,呼朋唤友垒骚坛。
二
踏莎行·缘定三生,情牵一路
缘定三生,情牵一路。好来艺社春长驻。亦诗亦舞自清心,楚风汉韵香如故。
万丈红尘,千篇歌赋。时光眷恋添丹愫。约来挚友展雄才,笔端反省方真悟。
三
踏莎行·七载殷勤,千般欢悦
七载殷勤,千般欢悦。弘扬国粹情缘阔。当年夙愿已成真,人生得失超然越。
播韵家园,辛劳岁月,几多心事同谁说。赢来喜庆续征程,抒怀品雅修因果。
四
踏莎行·放笔填词,纵情结友
放笔填词,纵情结友,交心把盏纯真扣。好来艺社七周年,陶然醉客仍依旧。
世路新奇,题材丰厚,人生哲理全研透。发扬传统再扬鞭。谁能与我相牵手。
.
踏莎行·为铜山董氏碑廊点赞
孔伯祥
董氏碑廊,铜山石刻,非遗文化惊神魄。名人字画寄毫端,汉王故地藏诗墨。
妙手加工,苦心求索,草行隶篆无纤仄。今邀雅客聚东沿,承当才艺为家国。
董文元
江苏铜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刻传人汉王镇沿村董文生、董祥父子自建碑廊,其艺精湛,其志可嘉。
董氏自建碑廊礼赞
沿村董氏续华章,父子匠心筑碑廊。代代传承铁笔韵,幅幅尽显金石光。
锤锤錾錾凿心志,字字行行刻锋芒。雕遍神州书家帖,应留青史美名扬。
魏新建
敬题金石家董文生先生
金石方家手艺精,但凭笔力震华庭。
宝刀不老申遗后,只重真功不骛名。
胡光明
敬題董文生先生
陋廬金石氣;
華發古禪心.
题董祥先生
朴实大山娃,非遗承大家。
心中情似火,手上茧如花。
江苏非遗铜山石刻
灰头土脸出山洼,洗净浮尘图墨花。
一錾一锤一敲打,琢成大雅石升华。
李敏
题董氏碑廊
金石声中敲日月;
山川影里驻风华。
沈桂枝
赞咏董氏碑廊
百韵华章千古石,一刀秀隽万家文。
董公勤运金灵气,天下贤儒喜玉耘。
柴新红
赞董氏碑廊
千刀万凿古人风,飘逸如龙天上工。
开合有章弘国粹,汉王董氏堪称雄。
李彬
赞董氏碑廊
山灵水秀,翁郎延妙艺。
人颂天扬,金石著华章。
程建安
董氏碑廊建立为勒石者歌
三年刻石起碑廊,追忆当时醉墨香。
锤錾声声入青史,一痕溽热一寒凉。
王广哲
董氏碑廊
两代篆雕两大家,碑文醒目展才华。
弘扬精粹添光彩,载入千秋绽丽葩。
.
.
贺好来艺社成立七周年
李敏
艺宗国粹原流好;
社结彭城清气来。
魏新建
贺好来艺社楹联
邻里深情 歌舞传神人气好;
社区脱俗 诗文雅聚我方来。
好來藝社成立七週年董氏碑廊采風
東方騰旭日,七彩耀彭城。
林鸟争歌舞,山泉养性情。
好来艺社七周年致伯祥兄
胡光明
两行歌雅韵,四步舞翩跹。
华发行吟远,无心悟妙禅。
联贺好来艺社成立七周年并赠伯祥兄
李伯云
贺艺社佳篇,君收四海三江韵;
酬彭城好友,我用双行七载情。
.
柴新红
西江月、賀:好来艺社成立七周年
春暮花香如旧,风和喜鹊鸣声。好来艺社庆年兴,赞句美词新颖。
七载略文习舞,温柔儒雅兼行。诗联歌赋唱人生,愉悦飘然逸境。
刘红军
贺好来艺社成立七周年
善友亲邻好自来,更凭诗舞聚贤才。几番试笔问天阁,何处倾杯戏马台。
晓月有情千影暖,春风无限百花开。今朝拔剑泉边贺,纵未恭逢也快哉!
尊敬的徐州市诗词协会的领导、好来艺社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槐花飘香,绿树成荫。
热烈欢迎各位老师百忙中莅临指导!我代表全家谢谢大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徐州董氏碑廊:
1、 起因
家庭碑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市书协主席王冰石老师提议建设,其后陆续收到本地及外地的书画作品,也曾刻石一部分,因为当时的院墙是石头垒成,镶贴不方便就散放在院里。
2、 实施
2015年新院落成,我便有了加快完成碑廊的想法。首先是选取待刻作品,要有上墙的价值和意义。目前选取的有宋徽宗的《秾芳诗帖》、钟绍京的《灵飞经》、乾隆的《放鹤亭记》、苏东坡的《寒食帖》、米芾的《研山铭》、蔡襄的《大研贴》(宋四家暂缺黄庭坚)。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洛神赋》(待刻)、黄自元的《千字文》(待刻)、曾巩的《局势帖》……
当代的有原徐州书协主席王冰石(对联)、原徐州诗词协会会长苏辛洁、普陀山普济禅寺首座道生长老《证菩提道》、武中奇的《大风歌》(在刻)、原南京军区政治部朱寿友、原南京军区干部部副部长沈家骐、中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苏金海等老师的作品。上述部分作品因石料问题需重新刻石……
3、 目标
优选古今名家高质量大作,精挑石材,建成私人精品碑廊,让观者欣赏书画的同时,将“铜山石刻”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4、 结语
家庭碑廊作品目前全部是个人利用业余时间镌刻,个人出资选材购置、搬运石料、请人镶贴,包括上墙布局,为此可谓费尽心血。当然以个人之力不如聚众人之力,希望以后能通过社会各界的师友相助,完成此项善举,给后人留下祖国传统文化。最后,用黄新铭老师给家庭碑廊写的诗作作为结语:
青山碧水两悠悠,石火光中费运筹。
摄取韶华存一壁,诗书画刻竞风流。
2019年5月1日于汉王东沿
.


“好来艺社七周年董氏碑廊雅集”并以这十三个字,分韵集萃